剪烛临清夜,开轩对白云。
眠迟诗共赋,歌罢酒初醺。
风起松声近,溪回野色分。
别来愁思满,南雁正纷纷。
剪烛临清夜,开轩对白云。
眠迟诗共赋,歌罢酒初醺。
风起松声近,溪回野色分。
别来愁思满,南雁正纷纷。
这首明代诗人萧翀的《奉呈子高刘先生》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晚,诗人与友人刘先生在明亮的烛光下对坐,窗外是悠悠白云,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他们相谈甚欢,一边品诗作赋,一边畅饮,直至微醺。夜风轻轻吹过,带来松林的涛声,溪水潺潺,使得野外景色更加分明。诗人借此情境表达了别后深深的思念之情,看着南飞的大雁,愁绪更添。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离别的淡淡哀愁。
刺促何刺促,江上秋风破茅屋。谁怜杜少陵?
长歌之哀甚于哭。
故山可望不可归,髑髅台高春草绿。
浮云滓日竟谁洗?烈火连天势难扑。
三农不复把锄犁,风雨荷戈城上宿。
于戏人生有子作征夫,不如返哺林间乌。
结搆陵紫烟,玲珑望青巘。
花开一水明,松暝众壑晚。
惊麇隐还见,长萝披复卷。
既同风中咏,复此林下宴。
流眄属淹延,言归犹缱绻。
谁言薄当世,暂欣尘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