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梅树江西客,僻地相逢眼俱白。
杂花乱草斗青春,玉树琼枝比颜色。
轻阴漠漠寒不返,清雨高风旦连夕。
惜无白日照芳菲,决云之剑那能得。
忽忆曾过上林苑,五柞长杨心所识。
结根擢秀皆寻常,得地翻宜帝王侧。
后皇嘉树无远迩,尔生自合居南国。
勉留佳实和君羹,丁宁妇女无所摘。
江东梅树江西客,僻地相逢眼俱白。
杂花乱草斗青春,玉树琼枝比颜色。
轻阴漠漠寒不返,清雨高风旦连夕。
惜无白日照芳菲,决云之剑那能得。
忽忆曾过上林苑,五柞长杨心所识。
结根擢秀皆寻常,得地翻宜帝王侧。
后皇嘉树无远迩,尔生自合居南国。
勉留佳实和君羹,丁宁妇女无所摘。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梅树的美丽与独特之处。诗中以“江东梅树江西客”开篇,巧妙地将诗人与梅树置于同一时空,营造出一种异乡相遇的意境。接着,“僻地相逢眼俱白”,既写出了梅树在偏远之地的孤独与静美,也暗含了诗人对梅树的怜悯之情。
“杂花乱草斗青春,玉树琼枝比颜色”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梅树与周围繁杂的花朵、草地进行对比,突出了梅树的高洁与雅致,犹如玉树琼枝,光彩夺目。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梅树的外在之美,也寓意着其内在的高洁品质。
“轻阴漠漠寒不返,清雨高风旦连夕”描绘了梅树在寒冷季节中的坚韧与顽强,即使是在阴冷的天气里,梅树依然挺立,不畏严寒,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度。而“惜无白日照芳菲,决云之剑那能得”则表达了诗人对梅树无法得到充分阳光照射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梅树在逆境中依然绽放的坚韧精神。
最后,“忽忆曾过上林苑,五柞长杨心所识”通过回忆过往的经历,进一步强调了梅树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诗人内心深处的地位。而“结根擢秀皆寻常,得地翻宜帝王侧”则赞美了梅树无论生长在何处都能展现出非凡的风采,仿佛天生就适合在帝王身边绽放。
“后皇嘉树无远迩,尔生自合居南国”表达了对梅树的赞美与祝福,认为它无论生长在何方都能成为佳木,尤其适合生长在温暖的南方。最后,“勉留佳实和君羹,丁宁妇女无所摘”则是对梅树果实的赞美,并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并善待这些果实,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
怜君将帅虽有种,多君智慧初无师。
篇章俊发已可骇,丹青妙绝当谁知。
自言五色苦乱目,况乃旨酒长伤脾。
手狂但可时弄笔,口病未免多微词。
歌钟一散任池馆,幅巾静坐空书帷。
偶从禅老得真趣,此身不足非财訾。
世间翻覆岸为谷,猛兽相食虎与罴。
逝将得意比春梦,独取妙语传清诗。
眼看宫酿泻酥酪,未与村酒分醇漓。
解鞍骏马空伏枥,寄书黄狗闲生釐。
江山平日偶有得,不自图写浑忘之。
临窗展卷聊自适,盘礴岂复冠裳羁。
欲乘渔艇发吾兴,愿入野寺嗟儿痴。
行缠布袜虽已具,山中父老应嫌迟。
扬州望金山,隐隐大如幞。
朅来长江上,孤高二千尺。
僧居厌山小,面面贴苍石。
虚楼三百间,正压江潮白。
清风敛霁雾,晓日曜金碧。
直侵鱼龙居,似得鬼神役。
我行有程度,欲去空自惜。
风吹渡江水,山僧午方食。
波澜洗我心,笋蕨饱我腹。
平生足游衍,壮观此云极。
铁瓮本谁安,海门复谁植。
东南递隐见,遥与此山匹。
兹游几不遂,深愧幕府客。
归时日已莫,正值江月黑。
顾视天水并,坐恐星斗湿。
使君何时罢,登览不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