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家家坏,诛求岁岁新。
平时不为备,执事彼何人。
朱户仍奢侈,柴门转窭贫。
若非衢室畔,无用说悲辛。
产业家家坏,诛求岁岁新。
平时不为备,执事彼何人。
朱户仍奢侈,柴门转窭贫。
若非衢室畔,无用说悲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凋敝的景象,反映出社会经济问题和阶级矛盾。"产业家家坏"直接指出了农业生产的困境,每户人家都面临着生计的破败。紧接着"诛求岁岁新"则表现了统治阶级对农民不停地索取新的税赋和劳役,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平时不为备,执事彼何人"这两句表达了农民在平日不做准备,现在面临困难时无力回天,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或是额外的税赋。这里的"执事"意味着强制执行,即便是农民已经穷困至极,也不得不服从。
"朱户仍奢侈,柴门转窭贫"一句通过对比来展示社会的严重不平等。"朱户"指的是富贵之家,而"柴门"则代表了贫苦人家。富人依旧过着奢侈的生活,而穷人却越陷越深,门槛都变成了破败的样子。
最后两句"若非衢室畔,无用说悲辛"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的无奈和哀伤。"衢室畔"指的是集市或是交易的地方,而"无用说悲辛"则意味着即便是在公共场所诉说苦难,也已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对这样的不幸视而不见。
这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刻画,深刻揭示了宋代社会问题和农民的艰难处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底层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