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彼高台上,天风吹我裳。
顾见双黄鹄,浩浩摩空翔。
振翮翳若木,矫翅凌扶桑。
羽翼岂不修,其如天路长。
横绝薄四海,中道以徬徨。
如何燕雀群,追逐令人伤。
陟彼高台上,天风吹我裳。
顾见双黄鹄,浩浩摩空翔。
振翮翳若木,矫翅凌扶桑。
羽翼岂不修,其如天路长。
横绝薄四海,中道以徬徨。
如何燕雀群,追逐令人伤。
这首诗名为《感怀二十首(其九)》,由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全诗通过描绘黄鹄翱翔天际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束缚的感慨。
首句“陟彼高台上,天风吹我裳”,诗人站在高台之上,感受到天风拂过衣裳,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旷神怡的氛围。接着,“顾见双黄鹄,浩浩摩空翔”一句,将视线转向天空,黄鹄在空中自由飞翔,象征着诗人内心对自由和高远境界的向往。
“振翮翳若木,矫翅凌扶桑”描绘了黄鹄振翅高飞的场景,羽翼遮蔽树木,矫健地穿越太阳所在的位置,展现了黄鹄力量与速度的完美结合。然而,“羽翼岂不修,其如天路长”两句转折,指出尽管黄鹄拥有强健的翅膀,但面对广阔的天空之路,仍感到道路漫长,暗含诗人对理想实现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
“横绝薄四海,中道以徬徨”进一步阐述了黄鹄飞行的广阔范围,却在途中徘徊不定,暗示了诗人对人生旅途不确定性的思考。最后,“如何燕雀群,追逐令人伤”以燕雀的追逐为喻,表达了对那些追求低俗、狭隘目标的人的讽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坚守高远志向的坚定与无奈。
整首诗借景抒情,通过对黄鹄飞行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追求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与挣扎。
昔年曾看钱塘潮,龙山山下乘春涛。
中流回首洲渚变,孤塔不动青崖高。
云昏水暗雨阵黑,雪喷电转潮头白。
浙江亭远乱帆飞,西兴渡暝千花湿。
空江茫茫魂欲断,归来十年惊复见。
浩荡东风满画图,淋漓海气飞人面。
春深故国芳草生,鸱夷遗恨何时平。
重游吊古惜未得,掩卷歌罢空含情。
高秋白露如零雨,促织惊寒近床语。
美人不寐空闺深,共向西风诉离苦。
玉关征人去不归,无书寄与来鸿飞。
背壁孤灯照清泪,谁家急杵敲寒衣?
寒衣八月当寄时,今年独恨衣成迟。
天吴颠倒旧绣裂,春蚕冻损新丝稀。
夜长抱膝三太息,此怀促织那能知。
微霜凄凄月欲没,四壁萧萧声转急。
吟成锦字长相思,万里秋空凝愁碧。
神娥缥缈高唐上,楚宫楼阁森相向。
丹枫苍桂涌孤阙,锦石清江簇连嶂。
行云漠漠飞雨寒,孤猿咽咽秋花间。
翠旂龙驾杳何处,断魂残梦愁空山。
微臣宋玉誇能赋,当日襄王岂真遇。
千古秋风恨未平,高泉飞落三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