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四》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0)
注释
献花:献花游赏。
木兰桡:木兰花舟。
细雨:小雨。
湿:打湿。
翠翘:装饰有绿色羽毛或饰品的头饰。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洲。
杜若:一种香草。
吴儿:指吴地的人。
楚辞:古代楚国的一种文学体裁。
招:召唤,引申为美景。
翻译
少女们划着木兰花舟献花游赏,细雨中船桨轻摇,水汽打湿了她们头上的翠翘装饰。
广阔的水洲上生长着香草杜若,当地的吴地青年却不懂得欣赏楚辞中的美景召唤。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特有的豪放与自在。诗中“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游女手持木兰花,在细雨和斜风中行走,她的衣饰因湿气而显得更加翠绿。这里不仅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观察,更表现出他对生活情趣的享受。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幽默。芳洲盛产杜若(一种香草),而吴地的孩子们虽然不懂得《楚辞》中的典故,但仍能在自然中找到乐趣。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调侃,也反映了苏轼对于生活本身的热爱和接受。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态和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寄留都比部陈次岩陈来书甚夸其署中之胜

公车同赋帝京篇,一判风烟几十年。

江上暮云寒自结,天涯明月夜谁怜。

吟踪欲遍三山外,醉眼应空六代前。

亦识仙曹多丽况,新诗可少故人传。

(0)

送陈直吾莘野二仲南还

潞河垂柳叶初凋,万里归云逐去?。

乡梦已先流水到,客愁渐近故山消。

青霄秋并双飞翼,沧海寒生六印潮。

墙角短檠休便弃,君家业擅五车饶。

(0)

三月驾出大阅次欧祯伯韵·其一

十里沙场别殿开,如林虎士肃宸裁。

喧传鱼钥千门启,望见龙文五采来。

周阙自雄争超乘,汉军人喜得登台。

共怜稽颡呼韩日,闲却行间肺腑才。

(0)

陵祀回同谢汉甫游碧云寺欧祯伯贻诗见怀

窅窕禅宫驻碧云,朝陵回辔蹑清氛。

高天欲接丹梯近,落日遥看紫气分。

欧冶不教龙剑合,谢宗犹傍凤毛群。

山中已听钧天乐,却笑人间那得闻。

(0)

绿意.寄绿蕖

倚来脉脉,待思量媚汝,银灯琼笛。

芍药心情,豆蔻年华,深抱露房愁碧。

湘烟一拭冰漪妥,略漾动、风裳三尺。

最可怜、翡翠江乡、嫩月作成凉夕。

犹记南湖乍见,逗芳信赚得,回飔微袅。

瘦影如梅,纤影如苔,移上绿纱窗槅。

绛仙喜抹波斯黛,那肯借、小红颜色。

更高卷、佛女华鬟,照透水天明婳。

(0)

兰陵王.为范兰题秋院凉思图

夜凉寂。匝院空烟如幂。

催梧影,初月上墙,画渚明漪动微白。迷离菡萏色。

遥隔。杨枝暗碧。

知除恁,初蟀晚蝉,若许秋光有谁惜。添香坐筝席。

尽袖亸栏唇,钗颤帘额。娟春莺梦寻无迹。

定玉貌怜瘦,绮年悲逝,愁怀暗与藓露积。

唱金缕词拍。在昔。泥芳夕。记抱蝶吹芬,栀媚兰婳。

韶华一瞬东风掷。早落雁天杪,响搀凄笛。

还防听到,乱叶堕,苦雨滴。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