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真儒,因之无善治。
昔人轸此忧,兴学以为亟。
圣远言既微,士风亦岁异。
终身学校中,不问学校字。
泰运转河汾,小泉振铎至。
卫道如保躬,造士如呼寐。
一朝西其辕,皇皇起众喟。
西方有美人,法堂树赤帜。
行矣共阐扬,斯文应日炽。
遗训芹泮间,有士揭而示。
大道终在兹,谁兮甘自弃。
天下无真儒,因之无善治。
昔人轸此忧,兴学以为亟。
圣远言既微,士风亦岁异。
终身学校中,不问学校字。
泰运转河汾,小泉振铎至。
卫道如保躬,造士如呼寐。
一朝西其辕,皇皇起众喟。
西方有美人,法堂树赤帜。
行矣共阐扬,斯文应日炽。
遗训芹泮间,有士揭而示。
大道终在兹,谁兮甘自弃。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名为《赠别绛庠苏小泉广文还秦》。诗中表达了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深切关注,以及对苏小泉广文回归故乡的惜别之情。
首句“天下无真儒,因之无善治”揭示了作者对于当今社会缺乏真正儒家学者,导致治理不善的忧虑。接着,“昔人轸此忧,兴学以为亟”表明古人对此问题深感忧虑,并积极倡导兴办教育以解决这一困境。
“圣远言既微,士风亦岁异”指出圣贤的教诲日渐模糊,士人的风气也随时间变迁。接下来的“终身学校中,不问学校字”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教育体制的不满,认为学生应深入学习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知识。
“泰运转河汾,小泉振铎至”描绘了教育改革的曙光,苏小泉广文的到来如同一股清流,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卫道如保躬,造士如呼寐”赞扬了苏小泉广文坚守道义,如同唤醒沉睡的士子,为他们指明方向。
“一朝西其辕,皇皇起众喟”描述了苏小泉广文离开时,众人惋惜不已的情景。“西方有美人,法堂树赤帜”比喻苏小泉广文在新地方树立了新的教育旗帜,继续传播知识与道德。
最后,“行矣共阐扬,斯文应日炽”鼓励大家共同弘扬苏小泉广文的教育理念,让文化之火越燃越旺。“遗训芹泮间,有士揭而示”提到苏小泉广文留下的教育遗产,激励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大道终在兹,谁兮甘自弃”强调真正的道路就在眼前,不应轻易放弃追求。
整首诗情感饱满,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同时也寄托了对苏小泉广文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醉翁丰乐一闲身,憔悴今来汴水滨。
每听鸟声知改节,因吹柳絮惜残春。
平生未省降诗敌,到处何尝诉酒巡。
壮志销磨都已尽,看花翻作饮茶人。
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
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缆结。
掩红泪、玉手亲折。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情切。
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
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罗带光销纹衾叠。
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
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几爱山中云,杳霭起无迹。
晴风吹绿树,天节日已尺。
悠扬几片飞,出岫度绝壁。
敛作苍狗形,舒为鲲鹏翼。
朝抹峨嵋青,暮蘸沧海碧。
江南与江北,荡荡恣所适。
何如云中仙,避嚣隐幽寂。
采药云下林,砺剑云上石。
乘云骑茅龙,倚云吹铁笛。
我欲往从之,飘然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