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尼父圣,韦编尚三绝。
况于章句儒,未晓八卦列。
相看五十馀,行事无一达。
坐见悔吝丛,举足防磋跌。
日昃乃研思,犹幸非大耋。
微言讵可寻,斯理庶不灭。
寡过殊未能,岂厌丁宁说。
是时秋雨开,凉风起天末。
蟋蟀吟堂阶,疏林延夕月。
草木得坚成,吾人珍晚节。
亮哉岁寒心,不变霜与雪。
忧患自古然,守之俟来哲。
在昔尼父圣,韦编尚三绝。
况于章句儒,未晓八卦列。
相看五十馀,行事无一达。
坐见悔吝丛,举足防磋跌。
日昃乃研思,犹幸非大耋。
微言讵可寻,斯理庶不灭。
寡过殊未能,岂厌丁宁说。
是时秋雨开,凉风起天末。
蟋蟀吟堂阶,疏林延夕月。
草木得坚成,吾人珍晚节。
亮哉岁寒心,不变霜与雪。
忧患自古然,守之俟来哲。
此诗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名为《德州讲易毕奉柬诸君》。诗中以孔子为例,引出对学问追求的深沉思考。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象征着对知识的执着与深入理解。接着,诗人将自己与孔子进行类比,表达了在学术道路上的艰难探索与不懈努力。
“相看五十馀,行事无一达”,诗人感叹自己虽已年过半百,但在学术上却鲜有成就。这反映了他对自我能力的反思与对成功的渴望。接下来,“坐见悔吝丛,举足防磋跌”则进一步强调了学术研究中的风险与挑战,以及对错误和失败的警惕。
“日昃乃研思,犹幸非大耋”,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夕阳西下之时仍坚持思考,庆幸自己尚未步入老年,仍有时间继续学习与探索。这体现了他对于时间的珍惜与对学术生涯的热爱。
“微言讵可寻,斯理庶不灭”,诗人认为深刻的道理难以寻觅,但希望这些真理能够流传下去,不受时间的侵蚀。这反映了他对学术价值的坚信与对后世学者的期待。
“寡过殊未能,岂厌丁宁说”,诗人承认自己在避免犯错方面做得还不够,但他并不厌倦反复的教导与提醒,这体现了他对自我提升的追求与对教育的责任感。
最后,“是时秋雨开,凉风起天末。蟋蟀吟堂阶,疏林延夕月”,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宁静景象,通过自然界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氛围,与前文的思考形成呼应。
“草木得坚成,吾人珍晚节。亮哉岁寒心,不变霜与雪”,诗人借自然界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坚守信念与品格的赞美,即使在严冬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霜雪般纯洁不变。
“忧患自古然,守之俟来哲”,诗人认识到忧患是历史的常态,但只要坚守信念,等待未来的智者,就能传承并发扬光大。这体现了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乐观态度与对未来智者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学术追求的反思,展现了对知识的敬畏、对时间的珍惜、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后世的期许,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曾澜起兮风自飘,云溶溶兮连泬沉寥。
微风息兮波以平,云霏霏兮开杳冥。
重岩邈兮修已远,洄潭渺兮深复浅。
羽馀觞兮空馀罍,玉颜酡兮山已颓。
羲皇何以不复回,捐形弃世兮如我何哉。
金踊跃兮求莫耶,为不祥兮将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