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庚申四月十三日,贼至,余拟避至江口,行抵石柱庙梁氏寓居,始知沿江亦有贼,余遂不复前进,下午被贼搜出,端坐听天,吊打索断,掷余于地,遂以刀斫余头顶七八处,又以刀击左臂,筋骨几折,幸未发晕。逾时就卧草间。踵至者见受重伤,不复加刃。至十九日,舁回寝室,家已掳掠一空。六月杪勉强渡江,始能徐步·其三》
《庚申四月十三日,贼至,余拟避至江口,行抵石柱庙梁氏寓居,始知沿江亦有贼,余遂不复前进,下午被贼搜出,端坐听天,吊打索断,掷余于地,遂以刀斫余头顶七八处,又以刀击左臂,筋骨几折,幸未发晕。逾时就卧草间。踵至者见受重伤,不复加刃。至十九日,舁回寝室,家已掳掠一空。六月杪勉强渡江,始能徐步·其三》全文
清 / 缪重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母子邀天幸,羁栖境倍屯。

谁怜赤手厄,仍此素心人。

惠异黔敖食,寒嗟范叔身。

后先资接济,酬报是何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庚申四月遭遇贼寇侵扰的艰难处境,展现了作者面对逆境的坚韧与平静。诗中通过对比“惠异黔敖食”和“寒嗟范叔身”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仁义之举的向往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同时,诗人强调了在困境中得到的接济与帮助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首联“母子邀天幸,羁栖境倍屯”,开篇即点明了作者及其家人在动荡时期所面临的困境,虽有天幸之感,但实际处境却更加艰难。接着,“谁怜赤手厄,仍此素心人”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身处逆境中仍保持本心的自我期许,同时也流露出对周围环境的无奈与悲哀。

颔联“惠异黔敖食,寒嗟范叔身”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古代受到仁义之士帮助的黔敖与范叔,表达了对古代仁义之举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现实中的困顿与无助。

颈联“后先资接济,酬报是何辰”,表明了作者对于在困难时刻得到他人帮助的感激之情,并期待着未来能够有机会回报这份恩情,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感恩之心。

尾联“幸未发晕”、“遂以刀斫余头顶七八处,又以刀击左臂,筋骨几折”等描述,直接揭示了作者在遭遇贼寇时的惨烈经历,以及在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坚强与镇定。最后,“六月杪勉强渡江,始能徐步”则展示了作者在历经磨难之后,仍然努力恢复生活常态的决心与勇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个人命运的起伏,也蕴含了对人性光辉的赞美与对社会正义的呼唤。通过对比与自省,展现了在逆境中坚持自我、寻求帮助、期待回报的人生态度,以及在苦难中展现出的坚韧与希望。

作者介绍

缪重熙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送杨绍述

长风捲茅屋,迟子江上舟。

灼灼芙蓉叶,渺渺寒川流。

子行独何之,驾言返故丘。

门前几杨柳,不禁离别愁。

芳筵倒玉瓯,侍儿弹箜篌。

酒酣抗手别,白云空悠悠。

(0)

咏燕

解补梁间垒,能寻花下门。

春来与秋去,莫负捲帘恩。

(0)

湖曲行春次沈用滨

巾子峰头葛岭西,盘回白石净无泥。

莺吭暖送春声滑,鹭翅晴翻雪影低。

红瘦岩花飘满路,绿肥湖水受诸溪。

大家留取金钱百,拟约明朝酒再携。

(0)

春日湖上·其一

笙歌窟里无穷景,老我从游学少年。

但信玉骢穿翠径,谁惊白鹭入苍烟。

暖风欲飐簪花帽,春水初高载酒船。

笑指涌金门外路,几时罗袂再重连。

(0)

过安陆诗东郭同年本宽

秋风吹雁过西东,怪事无劳问太空。

安陆江头一杯酒,月明寒浪逐孤篷。

(0)

山塘道中用韵

碧树苍厓入径斜,隔溪烟火有人家。

山村日暝行犹远,花坞春深兴转加。

野叟引泉频灌药,园丁烧笋惯供茶。

驱驰不尽忧时恨,却笑年来两鬓华。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