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乌夜栖,忽绕月明啼。
生得东家女,身为万乘妻。
至今种高树,不遣乌飞去。
居人凡几家,爱听啼哑哑。啼哑哑,忽惊怪。
妇开门,向乌拜。
荒村乌夜栖,忽绕月明啼。
生得东家女,身为万乘妻。
至今种高树,不遣乌飞去。
居人凡几家,爱听啼哑哑。啼哑哑,忽惊怪。
妇开门,向乌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夜晚图景,通过乌鸦的活动与村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首句“荒村乌夜栖”,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荒凉的村庄在夜晚显得格外寂静,乌鸦归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忽绕月明啼”一句,描绘了乌鸦在明亮的月光下啼叫的情景,月光与乌鸦的叫声相互映衬,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诗意。
“生得东家女,身为万乘妻”这两句看似突兀,实际上是在借乌鸦的形象来隐喻人生际遇的无常。乌鸦虽不起眼,却能在月光下自由飞翔,象征着命运中偶然的机会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无论是贫是富,都能成为人生的转折点。
“至今种高树,不遣乌飞去”则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存的向往。高树为乌鸦提供了栖息之所,人与鸟之间形成了默契,乌鸦不再被视为威胁,而是成为了村庄的一部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最后,“居人凡几家,爱听啼哑哑。啼哑哑,忽惊怪。妇开门,向乌拜”几句,描绘了村民们对乌鸦啼叫的喜爱与敬畏之情。他们不仅欣赏乌鸦的叫声,甚至在乌鸦发出特殊声音时感到惊讶,并且妇人会开门向乌鸦行礼,表现出对自然界的尊重与敬畏之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