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燧人氏,造火遂生人。
世风既变易,戎器亦时因。
用之苟失御,祸克难具陈。
悟彼燎原端,何况云霓屯。
嗟嗟逐兽子,岂复忧积薪。
弗戢将自焚,愿以书君绅。
昔闻燧人氏,造火遂生人。
世风既变易,戎器亦时因。
用之苟失御,祸克难具陈。
悟彼燎原端,何况云霓屯。
嗟嗟逐兽子,岂复忧积薪。
弗戢将自焚,愿以书君绅。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傅汝舟所作,名为《记道路古事(其三)》。诗中探讨了人类文明与战争的关系,以及和平的重要性。
“昔闻燧人氏,造火遂生人。”开篇即追溯到远古时代,提到燧人氏发明火种,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开端。这里暗示了火的双重性,既是创造生命的工具,也是带来破坏的力量。
“世风既变易,戎器亦时因。”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变化,武器也随之更新换代。这句话反映了历史进程中,战争与武器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
“用之苟失御,祸克难具陈。”如果使用武器不当或失控,带来的灾难和破坏是难以预料和避免的。这句强调了武器使用的谨慎和控制的重要性。
“悟彼燎原端,何况云霓屯。”接着,诗人将话题转向自然现象,比喻战争的爆发如同燎原之火,而云霓屯则象征着和平的景象。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警醒。
“嗟嗟逐兽子,岂复忧积薪。”“逐兽子”可能是指追逐野兽的人类祖先,这里暗指人类为了生存而不断斗争的历史。诗人感叹,如今的人们是否还忧虑着积累的资源,即是否还在为未来的生存而担忧。
“弗戢将自焚,愿以书君绅。”最后,诗人发出呼吁,如果不加以节制,人类可能会自取灭亡。他希望自己的话语能被君王或士绅们铭记,以此来倡导和平与智慧的治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回顾历史、反思现实,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后果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也要警惕潜在的风险,保持理性和节制,以实现长久的和谐与繁荣。
沧海起飞鸿,黄鹂语晓风。
山光城外内,水碧县西东。
胜事张灯复,良宵聚酺同。
三时闲节序,百戏走农工。
羔酒公庭献,金章彩服通。
韶华官柳绿,嘉燕烛花红。
永誉神明宰,遐龄鹤发翁。
大慈堪范俗,善事即移忠。
汉柱名方重,邭苗雨正融。
部人歌令德,矫首咏高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