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投骨南山隈,风篁飒飒伤我怀。
当年蜡屐同游地,一恸今随白马来。
故人投骨南山隈,风篁飒飒伤我怀。
当年蜡屐同游地,一恸今随白马来。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会葬谷林》其一,通过描绘故人离世后,诗人对逝者深沉哀思的场景,展现了深厚的人情与历史感。
首句“故人投骨南山隈”,以“投骨”这一形象化的表达,生动描绘了故人离世的情景,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逝者的离去。同时,“南山隈”这一地点的选择,不仅增添了自然的背景,也暗示了逝者与自然的某种联系,以及对逝者归于自然的感慨。
接着,“风篁飒飒伤我怀”,通过描写风吹过竹林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竹子在风中摇曳,既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流逝,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思,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当年蜡屐同游地”,一句回忆起与故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蜡屐是古代文人常穿的鞋履,这里用以指代与故人一同出游的场景。这一句不仅唤起了对往昔快乐时光的回忆,也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留恋。
最后,“一恸今随白马来”,以“一恸”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而“白马来”则可能象征着逝者的灵魂或某种超脱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故人离去的无奈与接受。整个句子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强化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敬仰与怀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故人离世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深情回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死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逝者的深切哀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生死问题的思考。
闻说公家阅古堂,于今出守似还乡。
营开细柳旌旗动,山假胭脂苜蓿长。
北府貔貅瞻玉节,南楼风月寄胡床。
亲朋出祖无惆怅,早晚韩侯对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