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平蔡州三首·其一》
《平蔡州三首·其一》全文
唐 / 刘禹锡   形式: 古风

蔡州城中众心死,妖星夜落照壕水。

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

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群蛰惊春雷。

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夭矫垂捷书。

相公从容来镇抚,常侍郊迎负文弩。

四人归业闾里闲,小儿跳浪健儿舞。

(0)
注释
蔡州城中:指蔡州城。
众心死:民心涣散,毫无斗志。
妖星:比喻不祥之兆或敌人。
夜落:夜晚降临。
汉家飞将:指英勇的将领。
天来:从天而降。
马箠:马鞭。
门洞开:城门大开。
贼徒:贼寇。
群蛰:比喻众多的敌人。
春雷:象征胜利到来。
狂童:形容行为狂妄的少年。
面缚:被捆绑。
槛车:囚车。
太白夭矫:形容胜利的光芒。
捷书:胜利的文书。
相公:对官员的尊称。
从容:不慌不忙。
镇抚:安抚管理。
常侍:宫廷侍臣。
郊迎:在郊外迎接。
负文弩:背着文书和弓箭。
归业:回归家园。
闾里:乡里。
闲:闲适。
小儿跳浪:孩子欢跃。
健儿舞:壮士舞蹈。
翻译
蔡州城中的民心已死,邪恶的星辰夜晚照亮护城河水面。
汉朝的英勇将领从天而降,马鞭一挥,城门大开。
贼寇们慌乱地望着旗帜跪拜,如同冬眠的昆虫被春雷惊醒。
狂妄的少年被捆绑上囚车,胜利的消息如太白星般耀眼。
长官不慌不忙前来安抚,常侍在郊外迎接,背着文书和弓箭。
四个人回到家乡过上了闲适生活,孩子们欢跃,壮士们舞蹈庆祝。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胜利后的场景,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军事行动的紧张与激烈,以及战后民众的欢庆与安宁。首句“蔡州城中众心死”表达了城中百姓在妖星出现时的心理状态,妖星往往被视为不祥之兆,但随即展现的是汉家飞将的英勇,门洞开启,传递出一种解放和胜利的情绪。其后的“贼徒崩腾望旗拜”与“有若群蛰惊春雷”,则描写了敌军的恐慌与混乱,以及战场上的激烈冲突。

接下来的“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夭矫垂捷书”中,“狂童”可能是指被迫加入战乱的民众,而“太白夭矫垂捷书”则暗示着战争的紧急与迅速。然而在这样的混乱之后,是相公的从容镇抚,他的到来带来了秩序和平静,“常侍郊迎负文弩”则表现了官员对军队的支持。

最后,“四人归业闾里闲,小儿跳浪健儿舞”展现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景象。百姓重返日常生活,小孩子们在街头嬉戏,这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庆祝。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鲜明地描绘出了战争与和平的对比,以及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

作者介绍

刘禹锡
朝代:宋

猜你喜欢

白凫行

君不见黄鹄高于五尺童,化为白凫似老翁。

故畦遗穗已荡尽,天寒岁暮波涛中。

鳞介腥膻素不食,终日忍饥西复东。

鲁门鶢鶋亦蹭蹬,闻道如今犹避风。

(0)

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其一

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

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

旧识能为态,新知已暗疏。

治生且耕凿,只有不关渠。

(0)

解闷十二首·其七

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0)

寻山

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

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

石上生灵草,泉中落异花。

终须结茅屋,向此学餐霞。

(0)

送崔侍御赴京

绿槐荫长路,骏马垂青丝。

柱史谒承明,翩翩将有期。

千官大朝日,奏事临赤墀。

肃肃仪仗里,风生鹰隼姿。

一从登甲科,三拜皆宪司。

按俗又如此,为郎何太迟。

送君暮春月,花落城南陲。

惜别醉芳草,前山劳梦思。

(0)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其二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