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钟人龙,图书倏辉映。
文起八代衰,诗还四始盛。
坎壈虽当时,灵光独晚境。
突兀空同颠,犹怀广成问。
河洛钟人龙,图书倏辉映。
文起八代衰,诗还四始盛。
坎壈虽当时,灵光独晚境。
突兀空同颠,犹怀广成问。
此诗《六公篇(其二)》是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通过对李观察献吉的赞誉,展现了对古代文化复兴与诗歌繁荣的向往与感慨。
“河洛钟人龙,图书倏辉映。” 开篇即以“河洛”象征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人龙寓指杰出的文化人物,图书则代表了文化的传承与光辉。这两句描绘出一幅文化璀璨、历史悠长的画面,暗示着文化与智慧的光芒在时空的流转中熠熠生辉。
“文起八代衰,诗还四始盛。” 这两句是对李观察献吉在文学领域的贡献的高度评价。八代衰指的是自唐代以来,文学创作逐渐走向衰落;四始盛则是指先秦四部经典著作《诗经》、《尚书》、《礼记》和《春秋》的辉煌成就。通过对比,强调了李观察献吉对于恢复文学传统、提升文学品质的重要作用。
“坎壈虽当时,灵光独晚境。” “坎壈”原意为崎岖不平的道路,这里比喻李观察献吉在当时可能遭遇的困难与挫折。然而,“灵光”却独照于他的晚年,意味着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绽放出智慧与才华的光芒,留下了不朽的文学遗产。
“突兀空同颠,犹怀广成问。” 最后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李观察献吉精神追求的敬仰。在高远的天空中,他仿佛仍在思考、探索,保持着对知识、真理的渴望,如同向古代圣贤广成子提问一样,追求着超越世俗的智慧与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观察献吉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对古代文化复兴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个人精神追求与时代责任的深刻思考。胡应麟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历史、文化与个人命运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情感共鸣。
昏黄淡月。浸水边篱下,缟衣莹洁。
仙骨珊珊,占断小园风景别。
认取朦胧影子,娴雅处、丰姿清绝。
恍又是、水面低窥,窗外一枝瞥。
羞与众芳摇落,孤高竟不与、众芳争悦。
冷淡生涯,冰玉精神,耐到东风时节。
巡檐写出罗浮稿,忍便共、凡花轻折。
任横斜、素壁移灯,印上半林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