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植不材柳,苑育能鸣鹤。
鼓枝游畦亩,栖钓一丘壑。
晨悦朝敷荣,夕乘南音客。
昼立薄游景,暮宿汉阴魄。
庇身荫王猷,罢蹇反幻迹。
庭植不材柳,苑育能鸣鹤。
鼓枝游畦亩,栖钓一丘壑。
晨悦朝敷荣,夕乘南音客。
昼立薄游景,暮宿汉阴魄。
庇身荫王猷,罢蹇反幻迹。
这首诗《怨诗行》由魏晋时期的诗人梅陶所作,通过描绘庭中无用之柳与苑中鸣鹤的对比,以及它们在自然中的自由与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首句“庭植不材柳”,以“不材”二字点明柳树的无用,暗示了诗人对自己才能未被赏识的感慨。接着“苑育能鸣鹤”,鹤在苑中自由鸣叫,象征着自由与才华的释放,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诗人内心的不平。
“鼓枝游畦亩,栖钓一丘壑。”描述了鹤在田野间自由飞翔,栖息于山丘之畔的情景,与诗人渴望自由的心境相呼应。而“晨悦朝敷荣,夕乘南音客。昼立薄游景,暮宿汉阴魄。”则通过时间的流转,展现了鹤在不同时间段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强化了自由与快乐的主题。
“庇身荫王猷,罢蹇反幻迹。”最后两句,诗人以柳树自比,虽然身处王猷(即统治者的政策或环境)之下,却无法施展才能,只能像柳树一样,被闲置一旁。这里的“罢蹇”意为停止困顿,“反幻迹”则是指回归内心的真实愿望,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不满,渴望摆脱束缚,追求内心真正自由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其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教殆沦缺,庸音互相倾。
忽观风骚韵,会我夙昔情。
荡漾学海资,郁为诗人英。
格将寒松高,气与秋江清。
何必邺中作,可为千载程。
受辞分虎竹,万里临江城。
到日扫烦政,况今休黩兵。
应怜禅家子,林下寂无营。
迹隳世上华,心得道中精。
脱略文字累,免为外物撄。
书衣流埃积,砚石驳藓生。
恨未识君子,空传手中琼。
安可诱我性,始愿愆素诚。
为无鸑鷟音,继公云和笙。
吟之向禅薮,反愧幽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