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榆林城》
《登榆林城》全文
明 / 谢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凭高望不极,天外一鸿过。

万岭夕阳尽,孤城寒色多。

芦笳满亭堠,羽檄度关河。

遥忆龙庭士,严霜正荷戈。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榆林城上远眺的情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的独特风光与戍边将士的英勇形象。

首联“凭高望不极,天外一鸿过。”以“凭高”二字开篇,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同时通过“望不极”表达了视野的辽阔无垠。紧接着,“天外一鸿过”,一只鸿雁掠过天际,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引发了对远方的遐想。

颔联“万岭夕阳尽,孤城寒色多。”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群山连绵、孤城独立的画面。夕阳的余晖洒在万岭之上,渲染出一种苍茫而壮丽的景象;而“孤城寒色多”则突出了城池的孤独与环境的寒冷,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

颈联“芦笳满亭堠,羽檄度关河。”进一步展示了边塞的军事气息。芦笳声声,飘荡在亭堠之间,象征着边防的警戒与警惕;而“羽檄度关河”,则暗示了军情紧急,战报频繁传递,反映了边疆的紧张局势。

尾联“遥忆龙庭士,严霜正荷戈。”将思绪拉回,诗人遥念着边疆的战士们,正值严霜覆盖大地之时,他们依然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荷戈待命。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与紧张的军事氛围,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边疆战士的深情厚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谢榛

谢榛
朝代:明   字:茂秦   号:四溟山人   籍贯:脱屣山   生辰:1495~1575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
猜你喜欢

偈颂二十九首·其十一

刹尘一扫,大小量空,念劫两融。

前后际断,不离当处,圆应无穷。

安住是中,周施不怠。

(0)

次韵朱新仲白菊三绝句·其二

练帨云衣天上装,月中光透只闻香。

世间百宝难相称,珠露荧荧映靓妆。

(0)

神弦曲

古树叶残屯野烟,红楹镂磉蟠蜗涎。

清灯晕浅不成圆,神妃灵女对琼筵。

翠衫笼玉眉连娟,泠泠古曲五十弦。

啼云吊月愁远天,山鬼窥窗风飒然。

绛节遥遥归洞府,门前赤豹青狸舞。

(0)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十

借问今何所,空山号白龙。

秋声悽万窍,雪意黯千峰。

俯首烧残叶,披衣听断钟。

生涯都付贼,只有一萍踪。

(0)

避贼书事十三首·其十一

妖贼本蒸民,忽尔为猪豚。

王师一日下,割剥恣啖吞。

食尽固其所,恐伤仁圣君。

招安俾复业,亦既不是人。

(0)

避贼书事十三首·其八

保城恃义兵,误事真可惜。

国家久升平,谁复睹锋镝。

一旦驱市人,纷然冒矢石。

逢敌先弃戈,罪之不可得。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