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漠凝寒久,穷荒气候赊。
冻云藏虎谷,残雪满龙沙。
地回胡风急,天高汉月斜。
何人动乡思,垄上听金笳。
朔漠凝寒久,穷荒气候赊。
冻云藏虎谷,残雪满龙沙。
地回胡风急,天高汉月斜。
何人动乡思,垄上听金笳。
这首《塞下曲(其二)》由宋代诗人文彦博所作,描绘了边塞之地的寒冷与荒凉景象,以及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首联“朔漠凝寒久,穷荒气候赊”开篇即点明了边塞之地的环境特点——寒冷且漫长,远离繁华,气候恶劣。这里“朔漠”指的是北方的沙漠,“凝寒”则形象地描绘了严冬的寒冷氛围,“久”和“赊”则强调了这种寒冷和荒凉状态的持久和遥远。
颔联“冻云藏虎谷,残雪满龙沙”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自然景观。通过“冻云”和“残雪”的描写,展现了边塞冬季的严酷景象。虎谷被冻云遮蔽,龙沙之上铺满了残雪,既突出了环境的荒凉,也暗示了边塞的险恶与艰苦。
颈联“地回胡风急,天高汉月斜”则从自然环境转向了对边塞生活的描述。胡风是指来自北方的风,这里的“急”字生动地表现了边塞风力之大,同时也暗含了边防的紧张气氛。而“天高汉月斜”则描绘了一幅边塞之夜的景象,高悬的月亮斜挂在天空,不仅增添了边塞的孤寂感,也象征着守边将士的忠诚与坚韧。
尾联“何人动乡思,垄上听金笳”直接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在辽阔的边疆,面对艰苦的生活和未知的危险,将士们不禁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他们或许在田间地头,或许在营帐之中,听着那悠扬的金笳声,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戍边将士的英勇与思乡之情,具有浓郁的边塞诗特色。
自虎闱之教废,分绝堂陛。
伟圣皇之订礼,得古意于胄齿。
南牙既启,有煜朱邸。锵锵佩履,谒刺填委。
不爱尺纸,锡以云体。天光之下,彼蔼然主器。
不居其贵,此其所以诒天禧之谋,垂治平之制。
臣赞而藏,昭示物轨,以续洪氏之秘。
尚宝勿替,式示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