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通天岩夜坐书怀·其二》
《通天岩夜坐书怀·其二》全文
清 / 俞明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尘垢含生理,因循得道腴。

书留残劫在,心比古人孤。

静觉天无异,愁听鸟自呼。

褰裳宁有待,迷路满榛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通天岩时的内心世界与所见景象,充满了哲思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首联“尘垢含生理,因循得道腴”以“尘垢”象征世间的纷扰与烦恼,而“生理”则指生命的本质。诗人通过“因循”这一动作,似乎是在寻找或领悟到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之道,使得生命得以滋养与丰盈。“得道腴”中的“腴”字,形象地描绘出这种精神状态的富足与滋润。

颔联“书留残劫在,心比古人孤”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的“书”可能指的是历史、书籍或是内心的记录,它见证了过去的苦难与挑战(“残劫”)。而“心比古人孤”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这种孤独并非消极的,而是对历史、对先贤的一种深刻共鸣与理解,暗示着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个体、与历史对话的精神境界。

颈联“静觉天无异,愁听鸟自呼”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在静谧的夜晚,诗人感受到天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没有分别,但同时,他也在为自然界中鸟儿的叫声感到愁绪。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孤独与忧愁的反思。

尾联“褰裳宁有待,迷路满榛芜”以实际行动结束全诗。诗人“褰裳”,即提起衣裳,准备前行,表明他虽面对未知与困难(“迷路”),但并无等待,而是勇敢地踏上了探索之路。这里的“榛芜”象征着困难与障碍,但诗人并未被其阻挡,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历史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以及在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俞明震

俞明震
朝代:清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人,官至甘肃提学使。入民国,为肃政史,谢病归隐杭州西湖。明震工诗,吟甚苦,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所著《觚庵诗存》传于世。
猜你喜欢

和徐子过秪园废寺有感

伊昔东林近,曾逢白社开。

秪今茂草处,犹是散花台。

鸟罢听经至,人无讲德来。

宁知慈苑内,亦起雍门哀。

(0)

上巳日游楞伽寺

春风祗苑上,今日禊堂开。

驻盖松阴合,张帷柳色来。

閒云忘宴坐,定水送流杯。

向晚溪桥渡,何言洛饮回。

(0)

冬日寄唐应德因怀横山之游二首·其一

山馆同君别,江城岁载阴。

簪情期更盍,屐兴忆重临。

月挂松台寂,云盘竹径深。

唯馀流水曲,终夜待鸣琴。

(0)

春日偕程赵二子集霍宗伯园亭览所注周颂因赋二首·其二

坟圃崇新构,台园丽旧京。

宁知典礼暇,别有说诗情。

竹下披图坐,花间载笔行。

一闻颐为解,徒此谢匡衡。

(0)

中山登塔

缥缈中山塔,今登绝顶归。

凭虚凌佛界,揽胜俯皇畿。

梵乐云流响,天花雨迸飞。

暝来风气入,洒洒逼人衣。

(0)

五台行赠陆仪曹

驻马且勿辞,问君何所之。

开樽永今夕,倾盖忆当时。

忘年北海非文举,为政东阿似子奇。

官迁典礼朝趋省,职守文园夜侍祠。

君方用世睎时哲,我已还山谢朝列。

览鬓不觉二毛侵,弹指那禁十年别。

君家门阀人尽闻,况复兄弟迈机云。

栖迹人间世,游心物外群。

山向五台开岳色,水从三晋引河汾。

昔时尚有任安在,挥麈谈兵气慷慨。

敢犯风波屡阽危,宁知岁月不相待。

一朝功就身已亡,空留庙寝阖闾乡。

阵望海营犹立帜,碑存岘首但沾裳。

男儿及时策足据要路,如君高才岂同瓠。

会须施泽济苍生,安事呼雷守墟墓。

何颙贪佛宦情迂,五峰深处谒文殊。

鸿濛相见曾无语,象罔归来自得珠。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