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虎闱之教废,分绝堂陛。
伟圣皇之订礼,得古意于胄齿。
南牙既启,有煜朱邸。锵锵佩履,谒刺填委。
不爱尺纸,锡以云体。天光之下,彼蔼然主器。
不居其贵,此其所以诒天禧之谋,垂治平之制。
臣赞而藏,昭示物轨,以续洪氏之秘。
尚宝勿替,式示万世。
自虎闱之教废,分绝堂陛。
伟圣皇之订礼,得古意于胄齿。
南牙既启,有煜朱邸。锵锵佩履,谒刺填委。
不爱尺纸,锡以云体。天光之下,彼蔼然主器。
不居其贵,此其所以诒天禧之谋,垂治平之制。
臣赞而藏,昭示物轨,以续洪氏之秘。
尚宝勿替,式示万世。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一段赞美。诗中描述了宋真宗时期,皇帝重新恢复并重视传统教育,尤其是对贵族子弟的礼仪教导。"南牙既启,有煜朱邸"象征着宫廷的重要活动在华丽的府邸中举行,官员们恭敬地前来拜见,递交奏章,显示出朝廷的庄重与秩序。
"锵锵佩履,谒刺填委"描绘出官员们整齐的步伐和繁多的文书,体现了朝廷工作的繁忙和严谨。皇帝不仅重视书面交流,还以"不爱尺纸,锡以云体"的方式,即通过口头赐予指示,显示其亲民且高效的一面。
"天光之下,彼蔼然主器"赞美了皇帝的威严和仁德,他不居高自傲,而是以谦逊的态度制定政策,为国家带来长久的和平与繁荣。"臣赞而藏,昭示物轨,以续洪氏之秘"表达了对皇帝智慧和传承古代传统的敬仰,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最后两句"尚宝勿替,式示万世"呼吁后人继续尊重和传承这些宝贵的传统,使之成为永恒的典范。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深沉,是对宋真宗及其政策的高度评价。
大江西去,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
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
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
风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
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
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
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榭。
紫枢黄阁,要公整顿天下。
道人幽吟岩壑底,伴晓猿啼秋鹤唳。
自陶情性乐天真,一心不作求名计。
一朝邂逅杨东山,诗声扬扬满世间。
东山才与诚斋敌,手腕中有万斛力。
为君翻九渊,探君骊龙珠。
为君擘沧海,钩上珊瑚枝。
丰城地下掘起龙泉太阿双宝剑,南山雾里窥见隐豹文章皮。
是宝欲藏藏不得,总被东山手拈出。
道人从此诗价高,石廪祝融争崒嵂。
君不见弥明石鼎联句诗,千载托名韩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