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声已迎一百五,野径微行谁复嗔。
放饭要穿花底屐,捐书聊著头上巾。
老夫踽踽只白眼,烂蕊细细徒青春。
凭仗石槽三昧水,浴兹从昔无垢人。
鸟声已迎一百五,野径微行谁复嗔。
放饭要穿花底屐,捐书聊著头上巾。
老夫踽踽只白眼,烂蕊细细徒青春。
凭仗石槽三昧水,浴兹从昔无垢人。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吴则礼的作品,名为《由刁园步至因胜求浴》。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一个春日里漫步于野径,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诗中的“鸟声已迎一百五”表达了春天鸟鸣啁啾的景象,而“野径微行谁复嗔”则描绘出诗人独自一人在小道上缓缓行走,没有人迹,显得十分宁静和孤寂。
接下来的两句“放饭要穿花底屐,捐书聊著头上巾”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不仅享受大自然,还乐于从事农业劳动(放饭),同时也喜欢读书写字(捐书)。这些活动都体现出了他简朴而充实的生活方式。
“老夫踽踽只白眼,烂蕊细细徒青春”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自称“老夫”,表明他已经年迈,他的眼睛(白眼)可能已经不再锐利,而是沧桑和疲惫的象征。同时,烂蕊细细徒青春表现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留恋。
最后两句“凭仗石槽三昧水,浴兹从昔无垢人”描写了诗人在清澈的溪水中沐浴的情景。这里的“三昧水”指的是宁静而深邃的水,而“浴兹从昔无垢人”则表明诗人希望通过洗礼来净化心灵,成为一个纯洁无瑕的人。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述和个人生活态度的展现,传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内心宁静与清洁的愿望。
龙宫晚沈沈,天人卫庭户。
清泠七叶林,几点摩罗雨。
门前为通津,方袍自安处。
孤塔倒池深,定禽隐花聚。
采真具扁舟,信步皆净土。
晬容睇如空,心叩寂寞取。
扫雪灯楼,障风酒幕,千门春散京华。
閒情似梦,小欢深醉销佗。
莫趁走桥人去,故园伴侣在天涯。
当杯有,一般好月,烛影初斜。
箫鼓隔墙未厌,况水曹诗俊,淡墨栖鸦。
疏香共忆,窗外应少梅花。
从此满城斗草,细娘催上卓金车。
心期远,莺边古寺,雁外晴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