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雪灯楼,障风酒幕,千门春散京华。
閒情似梦,小欢深醉销佗。
莫趁走桥人去,故园伴侣在天涯。
当杯有,一般好月,烛影初斜。
箫鼓隔墙未厌,况水曹诗俊,淡墨栖鸦。
疏香共忆,窗外应少梅花。
从此满城斗草,细娘催上卓金车。
心期远,莺边古寺,雁外晴沙。
扫雪灯楼,障风酒幕,千门春散京华。
閒情似梦,小欢深醉销佗。
莫趁走桥人去,故园伴侣在天涯。
当杯有,一般好月,烛影初斜。
箫鼓隔墙未厌,况水曹诗俊,淡墨栖鸦。
疏香共忆,窗外应少梅花。
从此满城斗草,细娘催上卓金车。
心期远,莺边古寺,雁外晴沙。
这首《庆清朝慢》描绘了辛丑年长安元宵节的繁华景象与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开篇“扫雪灯楼,障风酒幕”,以雪后的灯火辉煌和抵御寒风的酒宴,渲染出节日的热闹氛围。接着“千门春散京华”一句,点明了京城的春意盎然,元宵佳节的欢乐气氛弥漫于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閒情似梦,小欢深醉销佗”两句,诗人将自己闲适的心情比作梦境,通过深度的醉酒来消解心中的忧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接下来“莫趁走桥人去,故园伴侣在天涯”则流露出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即使身处繁华之中,内心仍渴望与故人相聚。
“当杯有,一般好月,烛影初斜”描绘了月下饮酒的场景,月光如水,烛影摇曳,营造了一种温馨而略带伤感的氛围。随后“箫鼓隔墙未厌,况水曹诗俊,淡墨栖鸦”几句,通过箫鼓声、诗人的才华以及淡墨画中的乌鸦,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疏香共忆,窗外应少梅花”则将思绪引向了梅花,梅花的疏影与淡淡的香气唤起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回忆,同时也暗示着季节的更替。最后“从此满城斗草,细娘催上卓金车”描绘了元宵节后,人们开始参与各种游戏活动的场景,体现了节日的延续与生活的乐趣。
“心期远,莺边古寺,雁外晴沙”收尾处,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莺啼古寺、雁过晴沙的画面,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的盛景与诗人复杂的心境,既有对现实生活的享受,也有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展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方式。
汤汤淮泗滨,实为至人居。
至人骨已冷,灵响初不渝。
巍然窣堵波,金碧耀云衢。
突兀三百尺,势欲凌霄虚。
乃知天人师,宜有神明扶。
忆昔岁乙未,奉亲由此途。
开关瞻晬容,端相不可诬。
清秋日当午,为现摩尼珠。
蝉联宝铎间,悬缀如流苏。
万目共瞻睹,稚耋驩惊呼。
重来念旧事,感叹涕潸如。
再拜礼双足,如师真丈夫。
持竿相与钓鲸鱼,叹息平生术已疏。
嬉戏尚能追旧事,穷愁聊复著新书。
昂霄耸壑公行尔,拂石眠云我自如。
卜筑相望才一水,未应岁晚恨离居。
扁舟泊枉渚,邈在大江南。
风云斗未息,波涛战方酣。
闭关坐明窗,开卷穷幽探。
气寒觉火冷,志苦思蘖甘。
深炷一炉香,默默聊自参。
半世徒扰扰,忙如未茧蚕。
又若伏枥马,未脱辔与衔。
逝将归山林,瓶锡寄一岩。
愿从祖师六,不学黄庭三。
得此无所得,超然离圣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