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泊苍梧挹渚风,九疑何处吊重瞳。
两溪流水浮云底,四面青山夕照中。
舟泊苍梧挹渚风,九疑何处吊重瞳。
两溪流水浮云底,四面青山夕照中。
这首明代诗人乌斯道的《甲寅腊月十日自石龙赴广州会城途中纪行(其十四)》描绘了一幅舟行湘江边的景象。"舟泊苍梧挹渚风",诗人以舟泊苍梧(今广西梧州一带)为起点,感受到江边清风拂过,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旅途中的静态画面。"九疑何处吊重瞳",九疑山是传说中舜帝埋葬之地,"重瞳"指舜的眼睛,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古代贤君的凭吊和敬仰之情。
"两溪流水浮云底"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溪水潺潺,浮云低垂,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宁静的意境。"四面青山夕照中"则将视线扩展到四周,青山环绕,夕阳余晖洒落,形成一幅山水画卷,富有诗意和动态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融入景物之中,寓情于景,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追思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体现了明代文人墨客的旅行诗风。
萋萋窗下,任空庭铺遍,轻阴遥隔。
风袅湘帘芳径暖,深锁谢池春色。
拾翠重来,王孙何处,一抹伤心碧。
牵情不断,笼烟笼雨如滴。
遥怜绿水桥头,斜阳低照,回首愁成织。
南浦一鞭从此去,柳外高楼难觅。
蝶梦迷离,花魂荡漾,门掩黄昏夕。
罗裙掩映,个人苔砌空立。
相思妒煞肥环,自怜淡扫无人见。
玉容寂寞,铅华不御,别饶幽艳。
病不成香,三生薄命,一生凄怨。
正露凉如水,亭亭闲立,阑干外,霜欺面。
已是不堪肠断。况繁华、梦魂初变。
新妆乍卸,盈盈脂泽,为谁消减。
绡素全身,罗衣偏带,一丝红染。
把酸香一缕,泪珠一掬,洒墙阴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