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作青门客,来寻隐吏居。
上堂谁解榻,窥户却还车。
似怕临池驿,空翻插架书。
生涯知有地,共学灌园蔬。
懒作青门客,来寻隐吏居。
上堂谁解榻,窥户却还车。
似怕临池驿,空翻插架书。
生涯知有地,共学灌园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友未遇,却意外获得诗作相赠的情景。诗人以“懒作青门客,来寻隐吏居”开篇,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着,“上堂谁解榻,窥户却还车”两句,生动描绘了访友未遇的场景,访者在友人住处徘徊,却只能无奈离去。随后,“似怕临池驿,空翻插架书”则进一步展现了访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似乎在暗示友人可能因某种原因未能接待,访者内心既感遗憾又略带理解。
最后,“生涯知有地,共学灌园蔬”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与友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访者与友人之间虽未直接交流,但通过诗作传递的情感联系,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共同向往。
游行步城郭,返眺见台雉。
蒙蒙垣上蒿,颓侧剥馀趾。
荒濠草盈尺,滥渊绝潜洧。
凭高瞰烟火,楼榭何齿齿。
东南无战争,嬉游狎妇子。暄妍美纨素,轻薄醉?市。
荒邑有窌藏,高衢无停轨。
有闉豚可穿,有戈薪不毁。
篝火而丛嘷,寇盗须时耳。
畴昔海波恶,艅艎若沉纸。
长淮惊戎马,吴会已增垒。
咄彼处梁雀,徒为杞人耻。
使者从东来,按部蒐前纪。
厨传烦井庐,酒肉供填委。
池隍任燕没,所录在金矢。
幸无泰山哭,啖我者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