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堂无复见双亲,建此来宁似在神。
天地深恩难以报,含悲唯有泪沾巾。
入堂无复见双亲,建此来宁似在神。
天地深恩难以报,含悲唯有泪沾巾。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王十朋的《先人旧题东山墓亭三绝》(其一),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双亲深切怀念之情。开篇“入堂无复见双亲”两句,直截了当地描绘出诗人回到家中却再也见不到父母的哀伤场景,通过“入堂”一词唤起读者对家庭温暖场所的共鸣,也隐含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亲情的渴望。
接着,“建此来宁似在神”,诗人通过建造墓亭来寄托哀思,希望借由物质的存在来安慰逝者,亦或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慰藉。这里的“似在神”表明了诗人的这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对于亲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寄托。
最后两句“天地深恩难以报,含悲唯有泪沾巾”,则将个人之情扩展到对自然万物、宇宙恩赐的感激与无奈之中。诗人认识到父母之恩如同天地一般深厚而无法完全回报,只能通过眼泪来表达内心的悲痛和怀念。这两句不仅是诗人的自白,也是对人类共通情感的一种抒发。泪水沾湿衣巾,成为哀伤之情的具体写照,同时也让人感到诗人在面对生命消逝时的无力与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亲情的珍视以及面对死亡时的复杂心理。
抚冰弦之皎洁,扣玉㢩之玲珑。
叹曲高而和寡,溯遗音于郢中。
恍飞霙之来下兮,忽烟霭之溟濛。
乍回旋兮,舞鸾鹤于仙岛。
俄散漫兮,屑琼瑶于帝宫。
沾璧槛,洒珠栊,皎兮若梨花之带月,翩兮似柳絮之因风。
萧萧兮疏竹,谡谡兮劲松。
喜清光兮照眼,快颢气兮蟠胸。
乃知声音之微妙兮,移造化之功。
顾兹曲之冷淡兮,琴每罢而座空。
独余情其爱悦,抱幽素兮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