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犹至日,七十四年馀。
兵乱无长策,家贫少著书。
解鞍知伏马,衔索总枯鱼。
垂老防人面,南山埽敝庐。
浮生犹至日,七十四年馀。
兵乱无长策,家贫少著书。
解鞍知伏马,衔索总枯鱼。
垂老防人面,南山埽敝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生活困顿和战乱时的无奈与坚韧。
首句“浮生犹至日,七十四年馀”开篇即点明人生的短暂,诗人已度过七十四个春秋,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接着,“兵乱无长策,家贫少著书”两句,道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战乱频仍,没有长久之策,家中贫困,难以有所作为,更别提著书立说,留下自己的思想与智慧。
“解鞍知伏马,衔索总枯鱼”则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困苦。解鞍意味着休息或暂时的解脱,但即使如此,也难逃生活的压力,如同被束缚的马匹,无法自由奔跑;而“衔索总枯鱼”,则形象地比喻了生活的艰难,即使尽力挣扎,也难以摆脱困境,就像被绳索束缚的鱼儿,最终只能干涸而死。
最后,“垂老防人面,南山埽敝庐”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与对简陋居所的描述。垂老之年,担心自己面容的变化,可能引起他人的误解或不悦;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简陋,即使在南山下,也只有一处破旧的房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古松不知几千年,直干欲上干青天。
樛枝下与人世接,冷风过之万壑喧。
猿惊鹤怪樵牧遁,百鬼愁绝谁傍边。
纷纷海内丝竹耳,何处缥缈来臞仙。
整襟拱听移永日,置琴弗顾僮攲眠。
松风有际意无尽,庄骚不数惟易玄。
嗟乎深山大泽松不乏,斯人往往千载之陈编。
笔端若有夜半力,一日忽在轩楹前。
止斋虚静对立久,晴昊亦为生苍烟。
毕宏韦偃骨已朽,画工一世脂粉便。
北湖居士安得此,奄有二子云山传。
北湖居士云山传,吾诗孰与杜老起九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