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还看竹,閒行亦合樵。
道心应有在,生事合无憀。
客去清谈少,年来白发饶。
漫将支遁笔,閒且赋逍遥。
静坐还看竹,閒行亦合樵。
道心应有在,生事合无憀。
客去清谈少,年来白发饶。
漫将支遁笔,閒且赋逍遥。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契嵩所作,名为《自赠》。诗中描绘了诗人静坐观竹、闲行似樵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境。
首联“静坐还看竹,閒行亦合樵”,诗人以“静坐”与“閒行”两种姿态,展现了他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竹子作为自然界中的元素,在这里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与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契合。
颔联“道心应有在,生事合无憀”,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认同,认为内心应保持平和,对于生活琐事则应淡然处之,不为外物所累。这里的“道心”指的是遵循自然之道的心性,“生事”则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事务,诗人认为这些事物不应引起内心的困扰。
颈联“客去清谈少,年来白发饶”,反映了诗人生活的宁静与孤独。随着年岁的增长,朋友渐少,清谈的机会也变得稀少,而白发的增多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尾联“漫将支遁笔,閒且赋逍遥”,诗人借用支遁(东晋高僧)的笔法,表达了自己在闲暇之余,通过写作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追求一种自由自在、逍遥洒脱的生活状态。这里的“逍遥”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生活哲学,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将军昔著从事衫,铁马驰突重两衔。
披坚执锐略西极,昆崙月窟东崭岩。
君门羽林万猛士,恶若哮虎子所监。
五年起家列霜戟,一日过海收风帆。
平生流辈徒蠢蠢,长安少年气欲尽。
魏侯骨耸精爽紧,华岳峰尖见秋隼。
星躔宝校金盘陀,夜骑天驷超天河。
欃枪荧惑不敢动,翠蕤云旓相荡摩。
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
钩陈苍苍风玄武,万岁千秋奉明主,临江节士安足数。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叹我悽悽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
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莫。
潇湘水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
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
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
长笛谁能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