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点妆清,兰吹气静,修来林下风姿。
小谪花天,寸衷幽怨谁知。
蛾眉都被聪明误,尽缠绵、瑶想琼思。艳声驰。
写遍新诗,唱遍新词。
三生文字前因在,便素心相对,各自矜持。
恤纬中宵,婵娟一样忧时。
怜他采凤飘零甚,负华年、夜月机丝。怅春迟。
香减隃麋,泪染燕支。
梅点妆清,兰吹气静,修来林下风姿。
小谪花天,寸衷幽怨谁知。
蛾眉都被聪明误,尽缠绵、瑶想琼思。艳声驰。
写遍新诗,唱遍新词。
三生文字前因在,便素心相对,各自矜持。
恤纬中宵,婵娟一样忧时。
怜他采凤飘零甚,负华年、夜月机丝。怅春迟。
香减隃麋,泪染燕支。
这首《高阳台》是吴昌绶先生为苏庵主人题于“素心室”中的诗词书画所作。全词以梅花、兰花为喻,描绘了一位女子的清雅风姿与幽怨情怀。
开篇“梅点妆清,兰吹气静”,以梅花的点点妆容和兰花的轻吹之气,营造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氛围,暗示了女子的高洁品质。接着“修来林下风姿”,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魅力。
“小谪花天,寸衷幽怨谁知”,运用拟人手法,将女子比作被贬谪到花界的精灵,内心深处的忧愁与哀怨无人能解,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蛾眉都被聪明误,尽缠绵、瑶想琼思”,指出女子因聪明而遭受误解,她的思念与梦想只能在瑶池琼树间默默流淌,无法得到回应或理解。
“艳声驰。写遍新诗,唱遍新词”,表明女子以其才华横溢,通过诗歌与歌曲抒发情感,但这些作品似乎并未能触及人心,未能真正传达其内心的真挚情感。
“三生文字前因在,便素心相对,各自矜持”,暗示女子与他人交往时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她以文字记录着过往,与人相对时保持着矜持的态度,不愿轻易展露真实自我。
“恤纬中宵,婵娟一样忧时”,进一步描绘女子在夜晚忧虑时事,如同月亮般温柔而忧郁,体现了她对社会、对时代的深切关怀。
“怜他采凤飘零甚,负华年、夜月机丝”,表达了对女子才华未得施展的同情,感叹她在青春年华中未能如凤凰般展翅高飞,只能在夜月下编织着自己的命运。
“怅春迟。香减隃麋,泪染燕支”,最后以春日迟迟、香气渐减、泪水染红燕支为结,表达了对女子命运多舛、情感深沉的感慨,以及对其美好时光消逝的惋惜。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独特的个性、情感世界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美的追求与对命运的无奈。
爱清淮水阁,珠袖卷、玉帘丝。
唤载月青舟,酒痕零碧,吹上生衣。
几度腾腾浅醉,听红鹃、啼过落花时。
梨梦悠扬蝶见,桃魂黯澹莺知。天涯。佳约断星期。
艇子却归迟。好踏歌小海,湘灵凄怨,瘦损吴儿。
萧萧夜潮寒色,怕惊乌、难恋定风枝。
留客新弹短烛,香苔閒写情痴。
胡麻叶大麦穗黄,百株垂柳干株杨。
东村西村通桥梁,鸡鸣犬吠流水长。
养蚕作茧家满筐,种豆绕篱瓜绕墙。
趁墟日出驱马羊,秧哥杂沓携巴郎,怀中饼铒牛酥香。
巴郎汉语音琅琅,中庸论语吟篇章。
阿浑伯克衙前忙,分水雇役兼征粮。
衣冠大半仍胡俗,郡县从新隶职方。
轮台之悔思汉皇,穷兵西域晚自伤。
后来岑著作,歌词尤慨慷。
城头吹角雪茫茫,边风夜吼不可当。
一川碎石挟之舞,误惊群燕翻空翔,至今诵之心悲凉。
荒微忽变丰乐乡,天时地气应蓄昌。
轮台之歌我继作,人间何处无沧桑。
大道日往,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碧山人来,横绝太空。超以象外,得其寰中。
娟娟群松,下有泉流。载行载止,空碧攸攸。
脱巾独步,时闻乌声。所思不远,大河前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金撙酒满,共客弹琴。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大风捲水,材木为摧。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何如尊酒,日往烟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