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枯禅物外身,阴晴随地别疏亲。
相期白首为知己,共对青山只此人。
好客不来嫌我懒,侍儿多去为僧贫。
最怜孤烛幽窗底,寂寞因君见主宾。
世外枯禅物外身,阴晴随地别疏亲。
相期白首为知己,共对青山只此人。
好客不来嫌我懒,侍儿多去为僧贫。
最怜孤烛幽窗底,寂寞因君见主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意味。
首联“世外枯禅物外身,阴晴随地别疏亲”以“枯禅”和“物外身”点明了诗人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身份,暗示其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接着,“阴晴随地别疏亲”则以自然界的阴晴变化比喻人情的冷暖,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洞察与淡然处之的态度。
颔联“相期白首为知己,共对青山只此人”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自然、与知己之间的情感联系。诗人期待与知己共度白首之年,面对青山,只有彼此相知相伴,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共同欣赏。
颈联“好客不来嫌我懒,侍儿多去为僧贫”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礼节的淡漠以及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诗人不因宾客不来而感到嫌弃,也不因侍女离去而忧心于生活贫困,这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尾联“最怜孤烛幽窗底,寂寞因君见主宾”以“孤烛幽窗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独的氛围,但这种孤独并非真正的寂寞,而是因为有知己在旁,使得孤独也变得有意义。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珍视和对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和对真挚友情的珍视,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追求,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玉叶联芳,天潢分润,寿筵长对熏风。
间平襟度,濮邸行尊崇。
忠孝家传大雅,无喜愠、一种宽容。
芝兰盛,彩衣嬉戏,亲睦冠西宗。
丝纶,膺重寄,遥防迁美,本镇恩隆。
应萱堂齐福,诞月仍同。
花蕊香浓气暖,凝瑞露、满酌金钟。
龙光近,星飞驿马,宣入嗣王封。
山庄图画,锦囊吟咏,胸中丘壑。
年少日、如虹豪气,吐凤词华浑忘却。
便袖手、向岩前溪畔,种满烟梢雾箨。
想别墅平泉,当时草木,风流如昨。
瘦藤闲倚看锄药。双芒鞋、雨后常著。
目送处、飞鸿灭没,谁问蓬蒿争燕雀。
乍霁月、望松云南渡,短艇敧沙夜泊。
正万里青冥,千林虚籁,从渠缯缴。
携幼尚有筠丁,谁会得、人生行乐。
岸帻纶巾归去,深户香迷翠幕。恐未免、上凌烟阁。
好在秋天鹗。念小山丛桂,今宵狂客,不胜杯勺。
卧扁舟,闻寒雨,数佳期。又还是、轻误仙姿。
小楼梦冷,觉来应恨我归迟。
鬓云松处,枕檀斜、露泣花枝。
名利空萦系,添憔悴,谩孤恓。得见了、说与教知。
偎香倚暖,夜炉围定酒温时。
任他飞雪洒江天,莫下层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