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我行芦中,经春与冬。鼓枻中流,将安适从。
噫,惟今之时兮,此老为谁。
感芦中之茫茫兮,一往其莫追。一往其莫追,噫。
噫,我行芦中,经春与冬。鼓枻中流,将安适从。
噫,惟今之时兮,此老为谁。
感芦中之茫茫兮,一往其莫追。一往其莫追,噫。
这首诗名为《三噫歌三首(其二)》,由清代诗人铭起所作。诗中以“三噫”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
诗的开篇“噫,我行芦中,经春与冬”,描绘了诗人独自在芦苇丛中行走,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象。芦苇作为背景,既象征着自然界的变迁,也隐喻着人生的流转。接下来的“鼓枻中流,将安适从”,则展现了诗人泛舟于江河之中,寻找心灵的归宿和安宁的状态。
紧接着,“噫,惟今之时兮,此老为谁”,诗人发出深沉的疑问,感叹当前的时光对于自己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他在这个世界上的身份和地位。这里的“此老为谁”,不仅仅是对个人身份的追问,更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感芦中之茫茫兮,一往其莫追”,诗人面对芦苇丛中的广阔无垠,不禁感慨万千。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时间流逝、人生不可逆转的深刻感悟。诗人意识到,过去的时光如同流水,无法追回,未来的命运同样充满未知。
最后,“一往其莫追,噫”,这一声长叹,表达了诗人对时间不可逆、人生无常的无奈和哀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都堂公试日,词翰独超群。
品秩台庭与,篇章圣主闻。
乡连三楚树,县对九华云。
多少青门客,临岐共羡君。
大德始无颇,中智是所是。
居然已不一,况乃务相诡。
小道致泥难,巧言因萋毁。
穰侯或见迟,苏生得阴揣。
轻既长沙傅,重亦边郡徙。
势倾不幸然,迹在胡宁尔。
沧溟所为大,江汉日来委。
沣水虽复清,鱼鳖岂游此。
贤哉有小白,雠中有管氏。
若人不世生,悠悠多如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