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叔邵武公,当年与我翁。
双陪闽蜀守,竹马走儿童。
归来知几日,相继归窀穸。
黄泥闭雪髭,欲会那可得。
叔家城北居,高栋亦彫题。
邀宾夕驻马,为母日烹鸡。
一朝桑海换,不能保子孙。
负薪冢上道,养鸭水边村。
我今六十五,仍高破角巾。
年年上爷冢,每每到孙家。
孙家留我坐,孙妇办汤茶。
以我上冢牲,啖孙且满引。
绕篱黄蝶飞,抽篱高碧笋。
起视檐西东,分檐住蜜蜂。
问蜂窠几许,四十还有馀。
窠窠如不败,胜我十亩租。
吾叔邵武公,当年与我翁。
双陪闽蜀守,竹马走儿童。
归来知几日,相继归窀穸。
黄泥闭雪髭,欲会那可得。
叔家城北居,高栋亦彫题。
邀宾夕驻马,为母日烹鸡。
一朝桑海换,不能保子孙。
负薪冢上道,养鸭水边村。
我今六十五,仍高破角巾。
年年上爷冢,每每到孙家。
孙家留我坐,孙妇办汤茶。
以我上冢牲,啖孙且满引。
绕篱黄蝶飞,抽篱高碧笋。
起视檐西东,分檐住蜜蜂。
问蜂窠几许,四十还有馀。
窠窠如不败,胜我十亩租。
这首明代诗人徐渭的《上冢》是一首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感慨人生无常的诗。诗中,诗人回忆了与叔父邵武公的童年时光,以及叔父的生前生活情景,如宴请宾客、孝顺母亲、经营家园。然而,岁月无情,叔父去世后,家园也逐渐衰败,诗人自己年事已高,只能每年上坟祭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世事变迁。
诗中通过描绘叔父故居的细节,如“高栋彫题”、“邀宾烹鸡”的场景,以及蜜蜂筑巢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生活的温馨和田园的宁静。然而,这些美好的记忆与现实的孤寂形成对比,诗人以蜜蜂的巢穴数量象征家族的延续,表达了对子孙凋零的哀叹。
整体来看,《上冢》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家族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