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骤雨北山晴,半树犹馀夕照明。
独向小桥閒立处,倚栏得得听泉鸣。
南山骤雨北山晴,半树犹馀夕照明。
独向小桥閒立处,倚栏得得听泉鸣。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内湖庄的景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交融。
首句“南山骤雨北山晴”,开篇即以对比手法展现雨后的景象,南山刚刚经历了一场急雨,而北山则阳光明媚,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动态与静态交织的画面感。
次句“半树犹馀夕照明”,进一步聚焦于树木,描绘了一幅夕阳余晖洒在半树之上的画面,既表现了雨后天色的变化,也增添了画面的温暖与诗意。
第三句“独向小桥閒立处”,转而描写诗人的行踪与心境,通过“独”字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同时“閒立”二字则透露出诗人对这一静谧时刻的享受与沉思,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一句“倚栏得得听泉鸣”,将视角转向声音,诗人倚靠在栏杆上,静静地聆听泉水潺潺的声音,这不仅是对自然之声的欣赏,也是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听泉鸣,诗人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雨后自然界的美丽与诗人的独特感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锦字亲裁,泪巾偷裛,细说旧时。
记笑桃门巷,妆窥宝靥,弄花庭前,香湿罗衣。
几度相随游冶去,任月细风尖犹未归。
多少事,有垂杨眼见,红烛心知。
如今事都过也,但赢得、双鬓成丝。
叹半妆红豆,相思有分,两分青镜,重合难期。
惆怅一春飞絮,梦悠飏教人分付谁。
销魂处,又梨花雨暗,半掩重扉。
白苧裁春衫,京尘可得缁。
一麾江海去,何成复何亏。
驰驱两轮朱,萧骚双鬓丝。
所欣岁功就,千里春台熙。
素念耻伐檀,烦政戒楚茨。
同心何自来,邂逅得我师。
金华仙去远,文其不在兹。
诸公竞唐体,颓流谁楫维。
命将骚雅坛,幸子无牢辞。
为我缓节歌,纾我商讴悲。
边尘塞乡国,介鳞语侏㒧。
登楼仲宣赋,遣兴子美诗。
怀归自无计,惨戚将奚为。
排云天九重,抒我危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