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王氏子,当户植三槐。
草木含灵气,儿孙列上台。
吾家先大父,手泽毓嘉材。
此后花黄候,长安孰往回。
昔闻王氏子,当户植三槐。
草木含灵气,儿孙列上台。
吾家先大父,手泽毓嘉材。
此后花黄候,长安孰往回。
这首诗《三槐吟》由清代诗人金朝觐所作,通过“昔闻”与“吾家”的对比,展现了对家族荣耀与传承的深刻感慨。
首句“昔闻王氏子,当户植三槐”,开篇即以历史典故引入,王氏之子在门前种植三棵槐树,象征着家族的繁盛与荣耀。接下来,“草木含灵气,儿孙列上台”两句,将自然界的草木与家族的后代相联系,暗示家族的兴盛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在于精神与道德的传承,如同草木吸收天地之气,家族的后代也应如登高台,成就非凡。
“吾家先大父,手泽毓嘉材”则转向个人家族的历史,提到先辈的辛勤努力与智慧,如同亲手培育出的佳木,寓意家族的根基深厚,后人得以承继先人的遗志与才华。
最后,“此后花黄候,长安孰往回”两句,以长安作为象征,长安是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暗指家族的荣耀与追求。然而,“花黄候”可能指的是时光流逝,暗示家族的兴衰轮回,而“孰往回”则表达了对家族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与思考,以及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三槐吟》通过对家族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描绘,展现了对家族荣耀与传承的深情缅怀,以及对时间与命运的深刻反思。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裴回。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汨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
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脩。
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何妨金粉资高格,不用丹青点此身。
蒲叶岸长堪映带,荻花丛晚好相亲。
思量画得胜笼得,野性由来不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