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裴回。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汨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
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裴回。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汨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
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此诗描绘了日月运行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赞美和顺应。"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一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下升起,给人一种力量自地下涌出的感觉。"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则是说太阳跃过整个天空,再次陷落于西海之中,喻示了日月运行的轨迹和规律,以及自然界中生灵的安身立命之处。
接着,诗人反观自身,与宇宙万物相比较,感到人类短暂的生命如何能与永恒不息的自然力共存?"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裴回。"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持久力量与人类有限生命之间矛盾的情感。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草木的生长周期,强调了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节奏,不是由外力所左右。"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秩序的认同和向往,以及对那些违背自然规律、道德失范之人的批判。"羲和羲和,汝奚汨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月运行的宏伟画面和对自然规律的沉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自然秩序的深刻理解和尊崇,以及对生命短暂和人类有限所能达成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