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甲辰六月十六日登天童山访寄禅长老不遇留赠二首·其一》
《甲辰六月十六日登天童山访寄禅长老不遇留赠二首·其一》全文
清 / 俞明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我到深山公入世,人天哀感未分明。

中年万事不挂眼,静夜一灯微有情。

碧海沉沉那有岸,秋虫唧唧徒闻声。

玲岩星暗诸天寂,待汝归来看月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探访天童山,与寄禅长老未能相遇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深邃的哲思与淡淡的哀愁。

首句“我到深山公入世”,以“我”字开篇,直接将读者带入诗人的个人体验之中,仿佛跟随他一同踏入了幽深的山林。这里的“公”字,既可理解为山中的动物,也可理解为诗人内心的某种隐喻,暗示着自然界的生机与人类世界的交融。

“人天哀感未分明”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与宇宙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无常、命运不可预知的感慨。这种哀感未明的情感,是诗人深入山林后心灵深处的触动,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中年万事不挂眼,静夜一灯微有情”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经历了一生的风风雨雨后,对于世事的淡然态度。中年的他,或许已经看透了许多人生的起伏,不再为琐事所困扰,而是在静谧的夜晚,一盏微弱的灯光下,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温暖与陪伴。这不仅是对个人心境的描述,也象征着在喧嚣世界中寻得的一份宁静与自我慰藉。

“碧海沉沉那有岸,秋虫唧唧徒闻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广阔的海洋与渺小的秋虫置于同一画面中,暗示了人类在浩瀚宇宙面前的渺小与无力。碧海无边,象征着未知与无限,而秋虫的叫声虽响亮,却无法触及那遥远的彼岸。这一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也引发了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深层思考。

“玲岩星暗诸天寂,待汝归来看月生”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在夜色中,岩石上的星星似乎都暗淡了下去,整个天空显得格外寂静。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感到孤独,反而期待着与某人共同见证月升的美好时刻。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也蕴含着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友情以及宇宙真理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复杂情感交织中寻求内心平静的过程。

作者介绍
俞明震

俞明震
朝代:清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人,官至甘肃提学使。入民国,为肃政史,谢病归隐杭州西湖。明震工诗,吟甚苦,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所著《觚庵诗存》传于世。
猜你喜欢

满庭芳

黄菊正飘香。

(0)

望远行

当时云雨梦,不负楚王期。

翠峰中、高楼十二掩瑶扉。

尽人间欢会,只有两心自知。渐玉困花柔香汗挥。

歌声翻别怨,云驭欲回时。

这无情红日,何似且休西。

但涓涓珠泪,滴湿仙郎羽衣。怎忍见、双鸳相背飞。

(0)

捣练子·其二

初酒醒,乍衣单。褪著裙儿侧著冠。

门外小桥寒食夜,月明人去杏花残。

(0)

导引.太宗元德皇后御容赴启圣院奉安至和二年

宝图全盛,端拱信巍巍。声教暨华夷。

辰髦尽入英雄彀,齐筑太平基。仙舆前指玉霄归。

夹道九鸾飞。真宫秘殿严崇奉,圣治永无为。

(0)

奉宝册导引三首·其二景灵宫

明明道祖,金阙冠仙真。清禁降飙轮。

遥源始悟垂鸿庆,亿兆耸群伦。虔崇徽号盛仪陈。

宝册奉良辰。邦家亿载蒙繁祉,圣寿保无垠。

(0)

虞主祔庙仪仗内导引一首

轻舆小辇,曾宴玉栏秋。庆赏殿宸游。

伤心处,兽香散尽,一夜入丹邱。翠帘人静月光浮。

但半卷银钩。谁知道,桂华今夜,却照鹊台幽。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