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尔奇毛赋远思,隔窗宛转夕阳时。
翻身却称雕栏小,记曲偏憎翠管迟。
饮泻银屏怜客去,啄残金锁怪人知。
聪明若被凡禽笑,何日开笼宿凤枝。
怜尔奇毛赋远思,隔窗宛转夕阳时。
翻身却称雕栏小,记曲偏憎翠管迟。
饮泻银屏怜客去,啄残金锁怪人知。
聪明若被凡禽笑,何日开笼宿凤枝。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只鹦鹉的形象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这只鹦鹉的深情观察与细腻感受。
首句“怜尔奇毛赋远思”,诗人首先表达了对鹦鹉奇特羽毛的怜爱之情,同时暗示鹦鹉可能有着深邃的思考或情感。接着,“隔窗宛转夕阳时”一句,通过夕阳的背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伤的氛围,鹦鹉在这样的时刻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翻身却称雕栏小,记曲偏憎翠管迟”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鹦鹉的动作与性格特点。它在雕栏上翻飞,动作轻盈,但又似乎对某些事物有所偏好或不满,如对翠管(可能指某种装饰品)的迟钝反应感到不悦。这些细节展现了鹦鹉的个性与情感世界。
“饮泻银屏怜客去,啄残金锁怪人知”则进一步展示了鹦鹉与人的互动。它似乎能理解人类的情感,对客人的离去表示怜悯,对人们对其行为的察觉感到惊讶或好奇。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使得鹦鹉的形象更加鲜活,也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最后,“聪明若被凡禽笑,何日开笼宿凤枝”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鹦鹉智慧的赞赏以及对自由的向往。鹦鹉的聪明才智如果被其他普通鸟类嘲笑,那么它渴望像凤凰一样飞翔于高枝之上,象征着追求更高层次的自由与尊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鹦鹉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动物的自然特性,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