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是死之生,死是生之死。
两路坦然平,无彼亦无此。
生是死之生,死是生之死。
两路坦然平,无彼亦无此。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南雅的作品,名为《偈颂七首》中的第四首。它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生死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死平等和超越二元对立的理解。
"生是死之生,死是生之死",这两句揭示了生死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依存、互为转化的过程。生中蕴含着死亡的因素,而死亡也寓含着生命的痕迹。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中关于生死轮回的哲学思想。
"两路坦然平,无彼亦无此",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平等观,指出生死的道路都是自然、平和的,没有绝对的好坏或优劣,生死皆是宇宙生命的一部分,不存在彼岸与此岸的分别。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引导读者超越生死的二元对立,达到一种超脱和宁静的心境。
不嫌临海远,微禄代躬耕。
古郡纪纲职,扁舟山水程。
诗因琪树丽,心与瀑泉清。
盛府知音在,何时荐政成。
茕茕孤形影,悄悄独游心。
以此从王事,常与子同衾。
别离三河间,征战二庭深。
胡天夜雨霜,胡雁晨南翔。
节物感离居,同衾违故乡。
南归日将远,北方尚蓬飘。
孟秋七月时,相送出外郊。
海风吹凉木,边声响梢梢。
勤役千万里,将临五十年。
心事为谁道,抽琴歌坐筵。
一弹再三叹,宾御泪潺湲。
送君竟此曲,从兹长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