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放言·其一》
《放言·其一》全文
宋 / 王禹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谁信人间是与非,进须行道退忘机。

卦逢大壮羝羊困,乡入无何蛱蝶飞。

泽畔衣裳兰作佩,山中生计竹为扉。

饥肠已共夷齐约,一曲高歌去采薇。

(0)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禹偁所作,名为《放言》。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他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

“谁信人间是与非,进须行道退忘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幻、难以捉摸的感慨。其中,“是与非”指的是对错、是非善恶的判断,而“进须行道退忘机”则意味着在面对复杂的人世间,应以谦逊之心前行,同时要有自知之明,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要学会放下。

接下来的两句,“卦逢大壮羝羊困,乡入无何蛱蝶飞。” 描述了一种生灵被困的景象。其中“卦逢”指的是一种占卜中的吉凶预兆,而“大壮羝羊困”则形容某些强大的生命也可能陷于困境;“乡入无何蛱蝶飞”则描绘了一种宁静的归乡情景,蛱蝶在空中自由飞舞,没有任何忧虑。

紧接着,“泽畔衣裳兰作佩,山中生计竹为扉。” 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生活中的简约态度。其中“泽畔衣裳兰作佩”形容水边兰花芬芳,可以作为装饰品;而“山中生计竹为扉”则表明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简单生活,使用竹子做门扉。

最后,“饥肠已共夷齐约,一曲高歌去采薇。” 这两句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态。其中“饥肠已共夷齐约”意味着即使在饥饿的情况下,也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平衡;“一曲高歌去采薇”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境界中仍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高声歌唱着去采摘野生的薇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他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王禹偁

王禹偁
朝代:宋   字:元之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生辰:954—1001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猜你喜欢

慈济塔

僧说奸雄人,亦发归依愿。

秪今慈济塔,乃自张崇建。

云空土石乾,碑倒龟龙断。

悠长香火事,岂以非夫贱。

(0)

上山

行临鸟径前,下马理屐齿。

林风清不彻,石路晴如洗。

何处是招提,东峰薄云起。

(0)

双井敝庐之东得胜地一区长林巨麓危峰四环泉甘土肥可以结茅庵居是在寅山之颏命曰寅庵喜成四诗远寄鲁直可同魏都士人共和之·其三

手把齐民种莳书,莎衫台笠事耘锄。

夏栽醉竹馀千个,春粪辰瓜满百区。

早秫旋舂尝曲药,新粱炊熟自樵苏。

日西杖屦行山口,招得邻丁作饮徒。

(0)

宿汤泉示真师二首·其一

睡美不觉晓,蜕然犹恋床。

未能忘夜旦,已自懒衣裳。

供佛添新水,持经续旧香。

不知门外路,何事有归艎。

(0)

子瞻参寥太虚同游惠山用王武陵窦郡朱宿三诗韵各有所赋参寥录以相示余将游焉用次其韵·其二

三子骨已朽,来者非一人。

箫声起孤凤,抑按皆清新。

松阴贮老月,藓晕涵苍磷。

崎岖固有属,千载无纤尘。

物物吾已矣,今昔是可均。

何当事一廛,顾水终为邻。

(0)

和张文潜喜东坡过岭

纷纷扰扰何为哉,一身之馀皆傥来。

当前荆棘谁所树,到了醯酸蚋方聚。

公归斯文乃有主,公去妖淫几人误。

狐狸罢嘷蛟龙众,户外何嫌常满屦。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