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濡须道中》
《濡须道中》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睡足蓬窗江月明,濡须浦口片帆轻。

菰蒲两岸长春水,杨柳一村啼晓莺。

休指山川问今古,且欣时节正蚕耕。

白鸥容与沧波去,应识幽人万里情。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àozhōng
sòng / sūnyìngshí

shuìpéngchuāngjiāngyuèmíngkǒupiànfānqīng

liǎngànchángchūnshuǐyángliǔcūnxiǎoyīng

xiūzhǐshānchuānwènjīnqiěxīnshíjiézhèngcángēng

báiōuróngcāngyìngshíyōurénwànqíng

翻译
睡醒后,蓬窗透进江边明亮的月光,濡须浦口的船帆轻轻飘荡。
两岸生长着菰蒲,长满春水的河畔,杨柳簇拥的小村庄传来早莺的啼鸣。
无需指点江山古今变迁,只应欣喜于这正是蚕儿忙碌的季节。
白鸥悠然自得地在沧海上飞翔,它应该能理解我这远离尘世的万里情怀。
注释
蓬窗:简陋的窗户。
濡须浦口:濡须水边的港口。
片帆:一片孤舟的帆。
菰蒲:水生植物,古人常用以编席。
长春水:长流不息的春水。
啼晓莺:清晨的莺鸟叫声。
休指:不必指点。
今古:古今历史。
蚕耕:养蚕的农事。
容与:悠闲自在的样子。
幽人:隐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早晨景象。"睡足蓬窗江月明",表现了诗人在清晨醒来,看到窗外月色依旧,环境安静宜人。"濡须浦口片帆轻",则写出了江边帆船随风漂动的情景,给人以淡定和自由的感觉。

"菰蒲两岸长春水,杨柳一村啼晓莺"中,"菰蒲"指的是水生植物,它们在两岸成群,伴随着流水显得生机勃勃。"长春水"象征着四季常青,"杨柳一村"描绘了树木繁茂的景致,而"啼晓莺"则是早晨鸟鸣的声音,营造出一个生动和谐的自然界。

"休指山川问今古,且欣时节正蚕耕"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的淡然态度,不必过于追究过去与未来,只需享受眼前的美好时光。"蚕耕"是蚕虫的形象,比喻着春天农事的繁忙,也暗示着生机和希望。

最后,"白鸥容与沧波去,应识幽人万里情"中,"白鸥"指的是白色的水鸟,它们在江面上自由飞翔,与波浪相伴。"幽人"通常指隐居的文人或有才华但不愿意出世的人,"万里情"则是深远而复杂的情感,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对远方朋友、同道中人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了一个宁静、自由而又充满希望的乡村生活图景。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送棣州唐虞部

人持左符去,马逆北风行。

古路草初白,大河冰未成。

暖科桑柘美,寒织杼梭鸣。

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

(0)

送李学士公达北使

万里使穷域,山川入马蹄。

驼鸣沙水冻,雕击雪云低。

食饮羊兼酪,供迎虏杂奚。

礼成回近日,喜听早期鸡。

(0)

挑灯杖

油灯方照夜,此物用能行。

焦首终无悔,横身为发明。

尽心常欲晓,委地始知轻。

若比飘飘梗,何邀世上名。

(0)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一

昭亭万仞山,古庙半山间。

赛雨使君去,钓潭渔父闲。

蕨肥岩向日,竹暗垄连关。

北望高楼上,南飞鸟自还。

(0)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九

古有琴高者,骑鱼上碧天。

小鳞随水至,三月满江边。

少妇自捞摝,远人无弃捐。

凭书不道薄,卖取青铜钱。

(0)

河阴中寨寒食

击柝声初绝,为鱼梦已残。

幽禽哢清晓,宿雨度馀寒。

爨火明千灶,风旗展一竿。

归心惭社燕,自叹此微官。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