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淡晴晖宿霭收,相逢聊复一登楼。
三春烟景天中合,千古长江槛外流。
杜老幽怀随地尽,鲜于遗墨至今留。
凭高莫抚当年迹,牵动游人万里愁。
山淡晴晖宿霭收,相逢聊复一登楼。
三春烟景天中合,千古长江槛外流。
杜老幽怀随地尽,鲜于遗墨至今留。
凭高莫抚当年迹,牵动游人万里愁。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游朴所作,名为《同俞太守登望江楼楼有杜陵诗及鲜于草书》。诗中描绘了诗人与俞太守一同登临望江楼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交融。
首句“山淡晴晖宿霭收”描绘了山色在晴日的照耀下,晨雾逐渐消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着,“相逢聊复一登楼”表达了诗人与俞太守偶然相遇,决定一同登楼欣赏美景的心情。
“三春烟景天中合,千古长江槛外流”两句,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春天的烟云与天空融为一体,长江在楼外蜿蜒流淌,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永恒。这里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色,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和历史长河的感慨。
“杜老幽怀随地尽,鲜于遗墨至今留”提到了杜甫和鲜于枢两位文人的作品,通过他们的诗歌和书法,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杜甫的“幽怀”随着地点的变迁而消失,但鲜于枢的墨迹却至今保存,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最后,“凭高莫抚当年迹,牵动游人万里愁”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回想起过往的历史痕迹时,心中涌起的复杂情感。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怀念,也是对人生无常和遥远距离的感慨,触动了每一位游人的思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历史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但见九州大,安知岩壑深。
不有登高兴,安知天地心。
少壮背人去,瞥如鸟投林。
竦身伺日影,一息皆精神。
回光射丛薄,细路披碎金。
暂与涤烦冤,遗此一寸阴。
百转出寒雾,隐隐浮城闉。
晴雨失气候,万态含酸辛。
惜此物力阜,郁塞无冬春。
岳岳姚江叟,教养开芜榛。
欲民通生计,先使变土音。
豁蒙即治理,闭关皆弱民。
我来理冤愤,百屈不一伸。
高天照冥昧,后起无哲人。
生平悲悯怀,望远情倍亲。
况兹值岁暮,归心如转轮。
落日下寒沙,征夫犹未息。
赢马带西风,行行度平隰。
岂畏跋涉艰,但忧时事棘。
土瘠稻粱稀,饥鸟投林急。
忆昔别家时,凄风入庭室。
我父病在床,母扶幼弟立。
谓儿将远行,愿儿自爱惜。
汝舅在闽海,见我恐无日。
念我病且衰,见汝心尤切。
弟妹各凄然,回头向暗壁。
幼子牵妇衣,呱呱为我泣。
相送各无言,皇皇日将夕。
出门从此去,一棹浮空碧。
载涉闽海涛,舟轮御风疾。
登岸见我舅,沐发犹未毕。
遥忆我母容,见舅心滋戚。
我母齿尽脱,我舅发全白。
俯仰二十年,悲愉感今昔。
六月到京师,囊空嗟旅食。
寄生忧患初,冥心赴沉挚。
昨梦到庭闱,慰我久离别。
旅思凋华年,春晖警凄魄。
名场勿自误,去去复何恤。
昨夜始出都,徬徨宿古驿。
秉烛理残书,风劲檐霜积。
偶检旧寒衣,缝纫千针密。
岂必贵此衣,吾母劳筋力。
衣痕日以旧,游子尚行役。
披衣步中庭,一步一凄恻。
关河多浮云,茫茫天地窄。
《出都宿杨村作》【清·俞明震】落日下寒沙,征夫犹未息。赢马带西风,行行度平隰。岂畏跋涉艰,但忧时事棘。土瘠稻粱稀,饥鸟投林急。忆昔别家时,凄风入庭室。我父病在床,母扶幼弟立。谓儿将远行,愿儿自爱惜。汝舅在闽海,见我恐无日。念我病且衰,见汝心尤切。弟妹各凄然,回头向暗壁。幼子牵妇衣,呱呱为我泣。相送各无言,皇皇日将夕。出门从此去,一棹浮空碧。载涉闽海涛,舟轮御风疾。登岸见我舅,沐发犹未毕。遥忆我母容,见舅心滋戚。我母齿尽脱,我舅发全白。俯仰二十年,悲愉感今昔。六月到京师,囊空嗟旅食。寄生忧患初,冥心赴沉挚。昨梦到庭闱,慰我久离别。旅思凋华年,春晖警凄魄。名场勿自误,去去复何恤。昨夜始出都,徬徨宿古驿。秉烛理残书,风劲檐霜积。偶检旧寒衣,缝纫千针密。岂必贵此衣,吾母劳筋力。衣痕日以旧,游子尚行役。披衣步中庭,一步一凄恻。关河多浮云,茫茫天地窄。
https://shici.929r.com/shici/2pmKUSKZ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