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渺渺雨濛濛,自在扁舟一叶中。
欲识此行无可意,往来俱被打头风。
长江渺渺雨濛濛,自在扁舟一叶中。
欲识此行无可意,往来俱被打头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在风雨中的归舟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感慨。
首句“长江渺渺雨濛濛”,开篇即以“渺渺”二字描绘出长江的辽阔无垠,紧接着“雨濛濛”则点明了此时的天气状况——细雨蒙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这样的景象,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客观描述,也暗含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次句“自在扁舟一叶中”,转而聚焦于诗中的主体——那艘在江面上自由漂泊的小船。一个“自在”二字,不仅描绘了小船在波涛中的轻盈姿态,更寄寓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一叶”之小,反衬出长江之大,进一步强化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感,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脆弱。
后两句“欲识此行无可意,往来俱被打头风”,则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面对不可预知的风浪,无论是前行还是后退,都难以找到如意的方向。这里的“打头风”,既是实指江面的逆风,也是象征人生旅途中的困难与挑战。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对命运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在逆境中寻求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
官居尽日閒,随意自消遣。
出门河水清,风定回长练。
烟林入画图,脱叶霜新绚。
景色为人妍,一岁知几变。
因思天地间,是处堪留恋。
指随襟袖寒,地气近淮甸。
归来吹青灯,峨冠看经传。
今人聊复尔,古人不可见。
初官金台边,日长颇閒暇。
细赓饮酒诗,喜无俗子驾。
云轻月缓梳,竹少花相亚。
官塘颇尘嚣,数间名传舍。
吾身聊自适,阅世如啖蔗。
春初汎舟回,晴溪山影射。
苍苔护鱼池,粉墙旁花架。
东风知人情,游丝从空下。
历览佳有馀,顷刻在所化。
杜门观我心,陶冶有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