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锄菑翳了,华构绕筼筜。
矗矗半檐绿,疏疏六月凉。
雪林听响玉,粉节晕零霜。
话到扬州鹤,无非俗肺肠。
尽锄菑翳了,华构绕筼筜。
矗矗半檐绿,疏疏六月凉。
雪林听响玉,粉节晕零霜。
话到扬州鹤,无非俗肺肠。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竹风亭的静谧与清幽。首句“尽锄菑翳了”暗示了修葺后的整洁与宁静,接着“华构绕筼筜”描绘了亭子周围翠竹环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雅致的氛围。“矗矗半檐绿,疏疏六月凉”通过绿意盎然的竹叶和六月的清凉,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宜人。“雪林听响玉,粉节晕零霜”运用比喻手法,将竹叶比作玉石,竹节比作霜,形象地展现了竹子的坚韧与美丽。“话到扬州鹤,无非俗肺肠”则表达了在这样清雅的环境中,即使是谈论俗事,也仿佛被净化了一般,流露出诗人对竹风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整首诗通过对竹风亭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高洁品质的崇尚。
晨游开母祠,暮抵紫虚谷。
千峰挂夕阳,犹指中寺宿。
山空无人声,暝色满草木。
乱石碍饥马,荒榛走惊鹿。
深林怪禽号,绝壑山鬼哭。
照涂藉流萤,呻吟愧僮仆。
乙夜扣禅扉,孤灯耿幽绿。
犹疑梦寐中,对榻眠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