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其三》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其三》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

三人一旦同行,留下高斋月明。

遥想扁舟京口,尚馀孤枕潮声。

(0)
注释
三人:指三个朋友或者同伴。
同行:一起行动或旅行。
高斋:高敞的书斋,也可能指作者的居所。
月明:明亮的月光。
扁舟:小船,这里形容轻便的舟楫。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尚馀:仍然残留。
孤枕:独自一人使用的枕头,暗示孤独。
潮声:江潮的声音。
翻译
三人同行时,月光洒满空斋
遥想在京城口,独眠听涛声
鉴赏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别离的情景。"三人一旦同行,留下高斋月明"表达了三个朋友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现在不得不分别,其中一人留下,而其他二人则带着对这段时光的回忆离开了,那个留下的朋友留下了一个明亮的夜晚作为纪念。这里的“高斋”可能指的是一个高耸的书房或住所,“月明”则是那天晚上皎洁的月光,象征着一种清净和孤寂。

"遥想扁舟京口,尚馀孤枕潮声"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怀念。诗人在遥远的地方思念那些已经离开的人,他们曾经一起坐过的小船现在停靠在京城的河口,那个朋友留下的枕头旁边还能听到微弱的潮汐之声。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深切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苏轼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诗词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友情、自然美景的深刻体悟,这两句诗正是他这种情怀的体现。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和彦祖寄次萧

格外参军事事嘉,竹窗全是子猷家。

清狂上客知何处,恨不同燃柏径槎。

(0)

榴花

阁东阁西安石榴,两株相映花枝稠。

山高江阔万木叶,独此烂熳开不休。

有如牙门集缨绂,碧油幢外红光浮。

又如青天驻羲御,火龙鳞鬣惊人眸。

朝朝莫莫看愈好,直若有意宽离忧。

无穷归念姑且置,栏边取醉商声讴。

(0)

送罗正之为两浙提刑

沧溟可枯山可移,公心独与天地期。

田间经术入州县,所至父老均儿嬉。

明明日月照肝胆,谓言吾民方阻饥。

回车为我作丰岁,要令国体无疮痍。

买臣郡去不持节,季真逸请非康时。

几年梦想在松槚,再拜一觞今得之。

乡人拥路识忠孝,雅慰平生良可知。

恩光到此何以报,行矣二浙如王畿。

(0)

次德符韵六诗.书怀二首·其二

木杪秋风鸣飒飒,环步空亭日千匝。

忽迂征辔入衡门,共看霜轮上云叶。

紫烟收尽拟阶升,白露漙空欣手接。

何须清酌浣枯肠,自觉爽气滋双颊。

可怜末路竞牛毛,不悟劳生寄蚊睫。

向非霸处务功成,争得盟时遭智劫。

西山君故有风期,我亦从今理归楫。

(0)

次韵和江子我卧病谢予相过之作

弃妇不言贫,孤儿不知病。

美疹亦何有,衰莲披绿净。

大易疾无妄,要且观情性。

我来自山中,非征亦非聘。

但恨清风薄,安识皇都盛。

况闻药艾攻,之子骇观听。

策羸七里湾,忧醉岂易醒。

今兹早尝馔,高人能自胜。

不废五字吟,久与金石称。

我老言亦衰,同鸣不相应。

(0)

用刘梦得三题·其二

春已暮,把酒送春归。花落鸣禽散,草长游客稀。

去年堂上燕,故故傍人飞。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