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旱麓》
《旱麓》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àn
xiānqín / shījīng

zhānhànzhēn
jūngān

zànhuángliúzàizhōng
jūnyōujiàng

yuānfēitiānyuèyuān
jūnxiázuòrén

qīngjiǔzǎixīngbèi
xiǎngjièjǐng

zhàmínsuǒliáo
jūnshénsuǒláo

lěishītiáoméi
jūnqiúhuí

注释
旱麓:旱山山脚。
旱,山名,据考证在今陕西省南郑县附近。
榛楛:两种灌木名。
济(济:众多的样子。
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君子:指周文王。
干:求。
瑟:光色鲜明的样子。
玉瓒:圭瓒,天子祭祀时用的酒器。
玉圭做柄,柄的一端是勺,用以舀秬鬯。
黄流:黄,用黄金制成或镶金的酒勺;流。
用黑黍和郁金草酿造配制的酒,用于祭祀,即秬(jù)鬯(chàng)。
攸:所。
鸢:鸷(zhì)鸟名。
即老鹰。
戾:到,至。
遐:通“胡”,何。
作:作成,作养。
骍(xīn)牡:红色的公牛。
介:求。
景:大。
瑟:众多的样子,与第二章的“瑟”字不同义。
柞棫:栎(lì)树与白桵(ruí)树。
郑玄笺:“柞,栎也;棫,白桵也。
”燎:焚烧,此指燔柴祭天。
劳:慰劳。
或释为保佑。
莫莫:同“漠漠”,众多而没有边际的样子。
葛藟:葛藤。
施:伸展绵延。
条枚:树枝和树干。
回:奸回,邪僻。
注释2

旱麓:旱山山脚。旱,山名,据考证在今陕西省南郑县附近。

榛(zhēn)楛(hù):两种灌木名。济(jǐ )济:众多的样子。

岂(kǎi)弟(tì):即“恺悌”,和乐平易。君子:指周文王。

干(gān):求。

瑟:光色鲜明的样子。玉瓒(zàn):圭瓒,天子祭祀时用的酒器。玉圭做柄,柄的一端是勺,用以舀秬鬯。

黄流:黄,用黄金制成或镶金的酒勺;流。用黑黍和郁金草酿造配制的酒,用于祭祀,即秬(jù)鬯(chàng)。

攸:所。

鸢(yuān):鸷(zhì)鸟名。即老鹰。戾(lì):到,至。

遐:通“胡”,何。作:作成,作养。

骍(xīn)牡:红色的公牛。

介:求。景:大。

瑟:众多的样子,与第二章的“瑟”字不同义。柞(zuò)棫(yù):栎(lì)树与白桵(ruí)树。郑玄笺:“柞,栎也;棫,白桵也。”

燎(liǎo):焚烧,此指燔柴祭天。

劳:慰劳。或释为保佑。

莫莫:同“漠漠”,众多而没有边际的样子。葛藟(léi):葛藤。

施(yì):伸展绵延。条枚:树枝和树干。

回:奸回,邪僻。

翻译
瞻望那边旱山山底,榛树楛树多么茂密。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就凭和乐平易。
圭瓒酒器鲜明细腻,金勺之中鬯酒满溢。和乐平易好个君子,天降福禄令人欢喜。
老鹰展翅飞上蓝天,鱼儿摇尾跃在深渊。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怎会不去培养青年。
清醇甜酒已经满斟,红色公牛备作牺牲。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
柞树棫树那么茂盛,百姓砍来焚烧祭神。和乐平易好个君子,神灵要来把你慰问。
葛藤一片到处长满,蔓延缠绕树枝树干。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译文

瞻望那边旱山山底,榛树楛树多么茂密。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就凭和乐平易。

圭瓒酒器鲜明细腻,金勺之中鬯酒满溢。和乐平易好个君子,天降福禄令人欢喜。

老鹰展翅飞上蓝天,鱼儿摇尾跃在深渊。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怎会不去培养青年。

清醇甜酒已经满斟,红色公牛备作牺牲。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

柞树棫树那么茂盛,百姓砍来焚烧祭神。和乐平易好个君子,神灵要来把你慰问。

葛藤一片到处长满,蔓延缠绕树枝树干。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赏析

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云:“《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三家诗义同。关于“受祖”的意思,唐孔颖达疏云:“言文王受其祖之功业。”清魏源《诗古微》说是“祭祖受福”。而宋朱熹《诗集传》以为此诗内容是“咏歌文王之德”,其《诗序辨说》又谓“《序》大误,其曰‘百福干禄’者,尤不成文理”。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则既斥《毛序》所说为“梦呓”,又不满《诗集传》“语殊泛泛”,认为“此盖祭祀受福而言也”,“上篇(指《大雅·棫朴》)言作人(《大雅·棫朴》第四章有“周王寿考,遐不作人”之句),于祭祀见一端;此篇言祭祀,而作人亦见其极盛”。而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将此诗视为一首“歌颂周文王祭祖得福,知道培养人才的诗”。

此诗全篇共六章,每章四句,以“岂弟君子”一句作为贯穿全篇的气脉。首章前两句以旱山山脚茂密的榛树楛树起兴,也带有比意。毛传解曰:“言阴阳和,山薮殖,故君子得以干禄乐易。”郑玄笺云:“林木茂盛者,得山云雨之润泽也。喻周邦之民独丰乐者,被其君德教。”他们从君与民两方面申说,讲得都很透辟。后两句“岂弟君子,干禄岂弟”,如郑玄笺所说,意为君主“以有乐易之德施于民,故其求禄亦得乐易”,也就是说,因和乐平易而得福,得福而更和乐平易。前事之因适为后事之果,语有深意。

第二章起开始触及“祭祖受福”的主题。“瑟彼玉瓒,黄流在中”两句,玉之白与酒之黄,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由文字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极佳,因此姚际恒评之为“华语”(《诗经通论》)。

第三章从祭祀现场宕出一笔,忽然写起了飞鸢与跃鱼,章法结构显得摇曳多姿。“鸢飞戾天,鱼跃在渊”,表层语义极其明晰,但深层语义则不易索解。郑玄笺云:“(鸢)飞而至天,喻恶人远去,不为民害也;鱼跳跃于渊中,喻民喜得所。”但在注《礼记·中庸》所引这两句诗时,他竟又说:“言圣人之德,至于天则鸢飞戾天,至于地则鱼跃于渊,是其明著于天地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讥之为“随文解释”。而王氏书中认可的代表《鲁诗》说的汉王符《潜夫论·德化》则解释为:“君子修其乐易之德,上及飞鸟,下及渊鱼,罔不欢忻悦豫,又况士庶而不仁者乎。”(释下面的“遐不作人”之“人”为“仁”)因为既然王氏认为《大雅·棫朴》“遐不作人”一句中的“作人”是“作养人材”的意思,那么此诗中的“遐不作人”句自然说的也是培养人才之事,不当另释“人”为“仁”。“鸢飞戾天,鱼跃在渊”,实际上说的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意思,象征优秀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因此下面两句接下去写“岂弟君子,遐不作人”,也就是说和乐平易的君主不会不培养新人让他们发扬光大祖辈的德业。

第四章在第三章宕出一笔后收回,继续写祭祀的现场,“清酒既载”与第二章的“黄流在中”断而复接,决不是寻常闲笔。这儿写的是祭祀时的“缩酒”仪式,即斟酒于圭瓒,铺白茅于神位前,浇酒于茅上,酒渗入茅中,如神饮之。接下去的“騂牡既备”一句,写祭祀时宰杀作牺牲的牡牛献飨神灵。有牛的祭祀称“太牢”,只有猪、羊的祭祀称“少牢”,以太牢作祭,礼仪很隆重。

第五章接写燔柴祭天之礼,人们将柞树棫树枝条砍下堆在祭台上作柴火,将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缕缕烟气升腾天空,象征与天上神灵的沟通,将世人对神灵虔诚的崇敬之意、祈求之愿上达。对于这样的君民,昊天上帝与祖宗先王在天之灵自然会有“所劳矣”,自然会赐以“景福”。

于是最后一章,在第一章、第三章之后三用比兴,以生长茂密的葛藤在树枝树干上蔓延不绝比喻上天将永久地赐福给周邦之君民。葛藟之“莫莫”与榛楛之“济济”,一尾一首两用叠字词,也有呼应之妙。最后一句“求福不回”,一般有两解:或解作求福“不违背先祖之道”(郑玄笺),或解作“求福不以邪道”(高诱注《吕氏春秋·知分》所引此诗)。

此诗通篇弥漫着温文尔雅的君子之风。这和祭祀的庄严仪式是相匹配的。从自然风物描写来看,既有“榛楛济济”,也有“莫莫葛藟”,一派风光。从祭祀场面来看,既有玉瓒黄流,又有清酒骍牡,色彩斑斓。从诗人内心来看,既有“福禄攸降”的良好祝愿,又有“遐不作人”的强烈期盼。诗章虽短,但内涵颇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祭祀典礼的盛况,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仪式活动的细腻描述,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幸福吉祥的向往。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一句,以旱麓(干涸的山丘)和榛楛(树木繁茂的地方)形象地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接下来的"岂弟君子,干禄岂弟"则是对参加仪式的人士赞誉之辞,表明他们都是品行高尚之人,配享受神灵所赐予的福祉。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中的“玉瓒”应指的是祭祀时用的玉器或玉杯,而"黄流在中"则是指酒浊而不清,这里可能暗示着某种特定的祭祀饮品。紧接着的"岂弟君子,福禄攸降"表达了人们对于神灵恩赐的期待和信仰。

接下来的几句"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则是通过描写鹞飞翔于天际、鱼跳跃于深渊,来赞美君子的德行超群,非凡人所能及。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一段,具体描述了祭祀的准备工作,清酒和斑斓的牺牲都已就绪,用于祭祀以求得神灵的保佑。

最后两句"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表达了人们对神明的敬仰之情,以及祭祀活动中神圣与人间的交流和互动。而"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则强调了人们通过祭祀来追寻福佑的渴望,但却又表现出一种谦逊态度,意识到人间之事需顺应天意,不可强求。

这首诗整体上展示了一种宗教信仰和社会理想的结合,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神灵以及社会和谐的理解与追求。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渡江

北客南归感壮怀,吴歌幽怨橹声哀。

秋深杨柳经霜落,江净芙蓉向晚开。

沙鸟乱啼山月上,棹郎清啸水风来。

故园佳丽何年别,老去浑无作赋才。

(0)

题画

鸟散江村社鼓,花摇酒市风帘。

曾记踏青归去,香罗着雨廉纤。

(0)

次铁厓先生和阿春氏春愁诗韵

日高斗帐朝慵卧,胡蝶双飞绣帘过。

庭空花片蜂蜜成,槛落香泥燕巢破。

素罗便面题两行,烧药幧头篸一个。

清明过却不成妆,梅子枝头豆来大。

(0)

两虎斗

中原野龙斗未休,两虎私斗真龙忧。

雌虎哮风雄虎避,龙颜一开天为霁。

君不见邯郸虎斗龙不知,关中祖龙不敢欺,当时岂复争雄雌?

(0)

寄庄定山

六峰东面一江横,此老逃名竟得名。

山屋到秋惊雨破,野舟经日任潮生。

消愁物已杯中办,得意诗还枕上成。

三十年前携手地,寺门斜月晚钟声。

(0)

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十首·其六

夜深灯火下斋宫,路转西岩却向东。

四塞河山今古在,诸陵云雾往来同。

烟丛簇簇溪藤暗,秋叶萧萧岭树红。

独愧两都词赋手,玉堂椽笔待名公。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