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老君十六变词·其十五》
《老君十六变词·其十五》全文
隋朝 / 无名氏   形式: 古风

十五变之时。西向教化到罽宾。胡国相厘还迦夷。

侵境暴耗买育人。男子守塞忧婆夷。

吾入国中作善词。说化男子受三归。

渐渐诱进说法轮。剔其须发作道人。

阳为和上阴阿尼。假作父母度僧尼。

师徒相度理无私。迁神涅槃归紫微。

四镇安穆和我神。胡人思念长吁啼。

铸作金像法我形。三时入礼求长生。

寂寂寞寞不应人。低头视地仰看天。

大圣正真何时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神秘人物在罽宾国的奇妙变化与修行过程。诗中充满了奇幻色彩,描述了这位修行者在不同阶段的身份转变,从传授教化、引导民众接受佛教三归,到最终达到精神涅槃的境界。诗中不仅展现了修行者的智慧与慈悲,也反映了佛教在异域传播的复杂过程。

“十五变之时”,意味着这是修行者在不同阶段变化的第十五次,体现了其修行的深入与持久。通过“西向教化到罽宾”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跨越地域的传播力量。

“胡国相厘还迦夷”、“男子守塞忧婆夷”等句子,描绘了修行者在不同国家、不同情境下的角色转换,以及他如何以各种身份影响和引导当地民众,体现了其高超的智慧和对众生的关怀。

“吾入国中作善词”、“说化男子受三归”等描述,展示了修行者在传播佛法时的策略与方法,通过言辞和行动,逐步引导人们接受佛教的教义,体现了佛法的普世性和包容性。

“渐渐诱进说法轮”、“剔其须发作道人”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不同阶段的身份转变,从世俗的剃须理发到成为真正的僧侣,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阳为和上阴阿尼”、“假作父母度僧尼”等描述,揭示了修行者在传播佛法时的巧妙手段,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更贴近民众的方式进行教化,体现了其高超的沟通技巧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师徒相度理无私”、“迁神涅槃归紫微”等句子,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解脱的过程中,逐渐超越了个人的物质欲望,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最终实现了精神上的涅槃。

“四镇安穆和我神”、“胡人思念长吁啼”等描述,展现了修行者在异域传播佛法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人们对他的思念与敬仰,体现了佛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响力。

“铸作金像法我形”、“三时入礼求长生”等句子,描绘了人们为了纪念和效仿这位修行者,铸造金像并进行礼拜的情景,体现了佛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寂寂寞寞不应人”、“低头视地仰看天”等描述,表现了修行者在达到精神境界后,内心世界的平静与深邃,以及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与领悟。

“大圣正真何时还”这一句,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修行者再次回归的期待与渴望,体现了佛法文化中对于永恒与轮回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修行者在不同阶段的身份变化、精神成长与佛法传播的过程,以及其对众生的关怀与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作者介绍

无名氏
朝代:未知

猜你喜欢

次韵杨德中见寄

五月大江满,白波如白云。

看山重约客,载酒试从君。

竹所宜频扫,桃源或未闻。

龙蛇今已远,麋鹿任为群。

(0)

遇妓

曾是梨园籍,年应未破瓜。

春风一枝雪,别是汉宫花。

出茧脩眉淡,蟠龙小髻斜。

琵琶写幽怨,流落共天涯。

(0)

暮春杂诗·其二

不见春归路,倦登江上楼。

五更愁听雨,三月惨如秋。

寂寂紫含笑,嘤嘤黄栗留。

无心自相恼,岂识老夫忧。

(0)

人日

卜宅邻杨子,登楼拟仲宣。

客星犹海上,人日且尊前。

谷鸟晴偏乐,林花暖欲然。

浩歌醒复醉,何用惜中年。

(0)

壬子春二月丙戌天雨新霁卉木向荣遥睇紫微复动游山之兴因述一首奉寄一鹤子材复东良性诸友洎古道明远大用默庵方外交以订其约云

东风日夜催花发,花满溪南路不分。

三月黧黄成鼓吹,四山金翠扫烟云。

题诗尚忆维摩室,酌酒重登帝子坟。

如此风光君莫负,画船归载石榴裙。

(0)

赠王廷威

江南文物三槐后,倾坐郎君有阿戎。

酌酒初逢李盛宅,说诗频过杜陵翁。

麒麟騕袅归天育,结绿县黎待国工。

插架书多须可读,日长山院杏花红。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