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宗皇帝挽词·其二》
《高宗皇帝挽词·其二》全文
宋 / 萧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画翣排仙仗,龙輴去莫攀。

衣冠藏汉庙,弓剑閟桥山。

宇宙精神惨,臣民涕泗潸。

尧阶蓂荚在,无复望慈颜。

(0)
翻译
仪仗队列如画卷,龙车离去不可攀。
衣冠文物深藏汉庙中,弓箭静置桥山旁。
天地间弥漫着悲凉,臣民们泪流满面。
帝尧阶前蓂荚仍在,再难见到慈祥的容颜。
注释
画翣:装饰华丽的车盖。
仙仗:神仙出行的仪仗队。
龙輴:以龙为饰的帝王车驾。
攀:攀登,此处指追随。
衣冠:古代官员的服饰和礼帽。
汉庙:汉代的宗庙。
弓剑:象征权力的武器。
閟:隐藏,封闭。
惨:凄凉,悲惨。
涕泗:眼泪和鼻涕,此处指悲伤。
潸:流泪的样子。
蓂荚: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其生长与帝王德政有关。
慈颜:慈祥的面容,指帝王或尊长的和蔼之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萧燧为高宗皇帝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表达了对已故君主的深深哀悼之情。首句“画翣排仙仗”,描绘了皇帝生前仪仗的华丽景象,如同仙人行列,显示出皇家的威严和神圣。接着,“龙輴去莫攀”表达了对逝者不可触及的哀思,暗示着皇帝的驾崩。

“衣冠藏汉庙”暗指皇帝的遗体被供奉在宗庙中,寄托了后人的敬仰与怀念。“弓剑閟桥山”则寓言了皇帝的陵寝所在,桥山象征着皇陵,透露出一种庄重而寂寥的气氛。

“宇宙精神惨,臣民涕泗潸”两句,通过宏大和微观的视角,展现了皇帝去世带来的悲痛情绪,不仅影响到朝廷,也触动了全国臣民的心弦,泪水涟涟。

最后,“尧阶蓂荚在,无复望慈颜”以象征手法收尾,尧阶象征着帝位,蓂荚是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它能预示吉祥,但如今皇帝已逝,再也不能期待见到他慈祥的面容,表达了诗人对永别的深深哀痛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满了对故去君王的崇敬和哀思。

作者介绍

萧燧
朝代:宋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治所在清江县,今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人。南宋大臣。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萧燧复出为官,授董州教授后历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司业兼代理起居舍人、起居郎、左司谏、右谏议大夫、同知贡举、严州知州、婺州知州、国子祭酒、枢密院都承旨、代理刑部尚书、代理刑部尚书兼代理吏部尚书、侍讲、侍读‘。宋高宗赵构死后,萧燧充任永思陵按行使,授任参知政事,不久充任永思陵礼仪使,代理监修国史日历、代理知枢密院。萧燧年老请求归隐,皇上授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归乡养老。绍熙
猜你喜欢

光皇祐二年谒告归乡里至治平二年方得再来怆然感怀诗以纪事

十六载重归,顺涂歌式微。

青松弊庐在,白首故人稀。

外饰服章改,流光颜貌非。

巫咸旧山色,相见尚依依。

(0)

文太师挽歌三首·其二

美化流民物,薰然遗爱多。

栾公当日社,邵父至今歌。

庭有三鳣集,门容驷马过。

欲知馀庆在,公鼎格平和。

(0)

潮水·其一

平江欲上潮,古木自萧萧。

两岸饶葭苇,寒波浸寂寥。

(0)

景仁思归雨未克行以诗留之

嘉客念归程,泥深未可行。

今朝阴又重,春雨亦多情。

(0)

待诏·其一

京洛风尘里,相逢眼尽青。

故人多密近,谁诵四隅铭。

(0)

和秉国芙蓉五章·其二

北方稀见诚奇物,笔界轻丝指捻红。

楚蜀可怜人不赏,墙根屋角数无穷。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