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文太师挽歌三首·其二》
《文太师挽歌三首·其二》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美化流民物,薰然遗爱多。

栾公当日社,邵父至今歌。

庭有三鳣集,门容驷马过。

欲知馀庆在,公鼎格平和。

(0)
注释
美化:形容使事物更美好。
流民:逃难的百姓。
薰然:浓郁的样子,此处指深远的影响。
遗爱:遗留下来的爱心或恩惠。
栾公:历史上的某位有德官员。
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引申为善举。
邵父:可能是指邵公,古代贤者,此处借代有德之人。
歌:歌颂,赞美。
鳣:鳝鱼,古人视为吉祥之物。
集:聚集。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象征显赫的地位。
馀庆:遗留的好运或美德。
公鼎:古代象征权力和公正的大鼎,也代表德行。
格:标准,准则。
平和:公正和谐。
翻译
他美化了流离失所的人们,留下了深厚的仁爱影响。
栾公当年的善举,至今仍被人们传唱。
庭院中常常聚集着三条鳝鱼,门前能容纳四匹马拉的车经过。
要了解他的余德,只需看那公正和谐的公鼎就知道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文太师挽歌三首(其二)》。从诗的内容来看,司马光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他对逝去时代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时社会安定的祝愿。

"美化流民物,薰然遗爱多。" 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对过去美好的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如同薰香一般,留存在心中,不易消散。

"栾公当日社,邵父至今歌。" 这两句提及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栾巴之社、邵伯之歌,都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美好记忆。这里显示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缅怀。

"庭有三鳣集,门容驷马过。" 这两句描绘的是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庭院中有鱼儿欢跃,门前则是马匹出入自如。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美好的向往,也反映出了一个社会秩序井然、民生安定的事实。

"欲知馀庆在,公鼎格平和。" 最后两句诗则点明了主题:希望这种美好祥和的生活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在这里,“公鼎”象征着国家的安稳与权威,而“格平和”则表达了对社会和谐、国泰民安的祈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祥和的祝愿。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黄鹤楼

巍巍犹是敕书楼,朱邸移来历几秋。

黄鹄不将仙客至,白云空为楚王留。

三年士苦长沙战,万里人含落日愁。

芳草莫重悲赋客,江边鹦鹉已无洲。

(0)

自胥江上峡至韶阳作·其三十

绕城三面水,浈武合南流。

虎战空多垒,狐鸣总一丘。

攻坚元下策,间道本阴谋。

多谢青燐影,长含汉月秋。

(0)

盆荷·其二

白藕西园至,花多种不同。

茄长方尺寸,叶少未西东。

美盎光含绿,肥泥色带红。

芙蓉开自好,莫让曲池中。

(0)

澳门·其二

南北双环内,诸番尽住楼。

蔷薇蛮妇手,茉莉汉人头。

香火归天主,钱刀在女流。

筑城形势固,全粤有馀忧。

(0)

赋得失学从儿懒

家学曾何有,从儿懒读书。

义今存不仕,计只好为渔。

我已三冬少,谁还万卷馀。

白头徒著述,身后孰传予。

(0)

张槎江上晚望

车罾逆流上,只是取黄鱼。

日落晚虹外,潮生秋雨馀。

楼多知大姓,田好为长渠。

榕树千株里,攀枝亦不疏。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