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犹是敕书楼,朱邸移来历几秋。
黄鹄不将仙客至,白云空为楚王留。
三年士苦长沙战,万里人含落日愁。
芳草莫重悲赋客,江边鹦鹉已无洲。
巍巍犹是敕书楼,朱邸移来历几秋。
黄鹄不将仙客至,白云空为楚王留。
三年士苦长沙战,万里人含落日愁。
芳草莫重悲赋客,江边鹦鹉已无洲。
这首诗《黄鹤楼》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
首联“巍巍犹是敕书楼,朱邸移来历几秋”,开篇即以黄鹤楼的巍峨壮观引出,暗示了其历史的悠久和地位的尊崇。朱邸的迁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几秋的更迭,强调了岁月的漫长与历史的厚重。
颔联“黄鹄不将仙客至,白云空为楚王留”,通过黄鹄与白云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黄鹄象征着仙客,却未能带来真正的仙人,白云则代表了楚王,却只能留下空虚的回忆,寓意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对过去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失落。
颈联“三年士苦长沙战,万里人含落日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三年士苦长沙战,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苦难;万里人含落日愁,则表达了对远方与未来的忧虑与哀愁,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尾联“芳草莫重悲赋客,江边鹦鹉已无洲”,以芳草和鹦鹉为喻,劝慰那些像自己一样悲叹命运的文人墨客,不要过于沉溺于哀愁之中。芳草虽绿,但不必再为赋客的悲凉而感伤;江边的鹦鹉,曾经或许有栖息之地,但现在已无处可寻,暗含了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黄鹤楼这一历史遗迹,抒发了对过往的怀念、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