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若出山云,止如居谷神。
无心千种用,有应十方真。
通气相烦鼻孔,说禅不挂口唇。
谁知默默坐中意,长养昙华劫外春。
动若出山云,止如居谷神。
无心千种用,有应十方真。
通气相烦鼻孔,说禅不挂口唇。
谁知默默坐中意,长养昙华劫外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者的形象,他行动如山间飘忽的云,静止时仿佛深谷中的隐者,内心平静无欲,却能顺应万物之理,应对四方真理。他的禅修并非口头禅说,而是通过气息的自然流动来体验和传达,无需言辞表达。在默默静坐之中,他蕴藏着深远的意境,如同滋养着超越世俗的昙花,等待着劫后春天的到来。整首诗赞美了禅者的内在修为和超然境界。
先生原是山中客,仅能扬雄一区宅。
穷冬十日不出门,群玉峰前看三白。
谁将名字落人间,丹陛入对天开颜。
江城作牧多暇日,犹有馀力穷跻攀。
膏肓不除泉石念,胜处何如眼中见。
四明风月岂无情,要是岁寒心不变。
晴檐初晃云母光,庭中已休雁鹜行。
玲珑元不碍达观,下视万物俱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