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尘蔽野飞无定,半是征夫朽骨灰。
每岁将军临大漠,几时天子弃轮台。
边尘蔽野飞无定,半是征夫朽骨灰。
每岁将军临大漠,几时天子弃轮台。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争的残酷与无常,以及对和平的渴望。首句“边尘蔽野飞无定”,以边疆的尘土弥漫,象征战争的频繁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给边疆带来的动荡不安。接着,“半是征夫朽骨灰”一句,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一半的士兵成为了战场上的亡魂,化为尘埃,表达了对战死者悲痛的哀悼。
“每岁将军临大漠”,描述了每年都有将军率领军队深入沙漠,面对未知的挑战和生死考验。这既展现了军事行动的频繁,也体现了战争的持久性和对国家的长期消耗。然而,“几时天子弃轮台”则提出了一个深沉的问题:这样的战争何时才能结束?“轮台”作为地名,此处可能象征着边境或战争的目标,而“天子弃”则意味着皇帝最终可能会放弃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或战争的努力,暗示了战争的无尽循环和对和平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将军的英勇与战争的残酷,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与现实的冲突,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影响,以及人们对终结战争、追求和平的普遍愿望。
舜为天子皋为士,瞽瞍杀人执而已。
从来三尺天下平,析律二端真可鄙。
近闻编局荡巢穴,尽取鼠辈尸诸市。
布衣韦带三十馀,笞配黥流动千里。
独遗太学四五士,但以奸京法从事。
秦相不重褒衣人,曷为忠恕而已矣。
乃知能掉三寸舌,极恶穷凶犹可恃。
大理得皋陶,汝曹应颡泚。
千仞岗头孤凤飞,翰林万族惊且啼。
桐江得树一栖息,足以慰我饥渴思。
飘然径度烂柯去,再仪天陛来何时。
子今追逐一何远,所期不负平生知。
独惭托我非所任,泌水洋洋难疗饥。
夜光明月要人识,而我何知和与隋。
端人择友必有取,定交从此夫何疑。
长安绿槐十二街,五都游客争奔驰。
咄哉掉臂不肯住,来同圣路乘坚肥。
嗟余旧学荒已久,安能扣击探玄机。
世事举目已可知,淹留此土终何为。
苕溪一曲搅归梦,与子共赋临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