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粮艘来,四月南河浔。
帆樯拥如荠,人语喧吴音。
五月尚难达,浅阻宁始今。
偏闻两江歉,春种苦愁霖。
胡为三齐旱,麦价逾兼金。
更以坐游食,芸芸相蚀侵。
甚兹上国供,中道且滞淫。
昨雨已沄汗,民望其日深。
三月粮艘来,四月南河浔。
帆樯拥如荠,人语喧吴音。
五月尚难达,浅阻宁始今。
偏闻两江歉,春种苦愁霖。
胡为三齐旱,麦价逾兼金。
更以坐游食,芸芸相蚀侵。
甚兹上国供,中道且滞淫。
昨雨已沄汗,民望其日深。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方行旅途中所见的社会现象与自然景观,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首句“三月粮艘来”,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事件,三月是粮食运输的时节,船只载着粮食沿水路而来,预示着丰饶与希望。接着,“四月南河浔”进一步描绘了河流的繁忙景象,四月时分,南河两岸人声鼎沸,船只密集,一片繁荣景象。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月份的推进,诗人的笔触转向了困难与挑战。“五月尚难达,浅阻宁始今”,五月时分,运输依然艰难,浅滩阻隔了船只的前行,暗示了旅途中的种种阻碍。紧接着,“偏闻两江歉,春种苦愁霖”,诗人听闻两江地区遭遇歉收,春季播种时又遭受连绵阴雨,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不稳定。
“胡为三齐旱,麦价逾兼金”,三齐地区遭遇旱灾,小麦价格飞涨,超过了一般的价格,这不仅是对自然灾难的描述,也是对社会经济状况的深刻揭示。接着,“更以坐游食,芸芸相蚀侵”,指出人们因生活困顿而不得不依赖游食为生,相互之间为了生存而相互侵蚀,体现了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最后,“甚兹上国供,中道且滞淫”,表达了对上层社会供给不足,导致运输受阻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而“昨雨已沄汗,民望其日深”,则以雨水比喻民众的辛劳与期待,表达了对改善民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深切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与批判,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与关注。
指凌虚秀起,乍惊认、富春山。
有叠嶂萦回,疏林莽宕,流水弯环。荒滩。
坐垂钓处,总一时、移置小窗閒。
展卷不妨卧对,旧游如可追还。前贤。胜迹凋残。
空怅想、劫灰寒。藉粉本钩摹,恍然再睹,千古云烟。
参禅。悟真画理,笑昔邪、犹是近中年。
惟许吴兴同调,更添翠竹千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