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凌虚秀起,乍惊认、富春山。
有叠嶂萦回,疏林莽宕,流水弯环。荒滩。
坐垂钓处,总一时、移置小窗閒。
展卷不妨卧对,旧游如可追还。前贤。胜迹凋残。
空怅想、劫灰寒。藉粉本钩摹,恍然再睹,千古云烟。
参禅。悟真画理,笑昔邪、犹是近中年。
惟许吴兴同调,更添翠竹千竿。
指凌虚秀起,乍惊认、富春山。
有叠嶂萦回,疏林莽宕,流水弯环。荒滩。
坐垂钓处,总一时、移置小窗閒。
展卷不妨卧对,旧游如可追还。前贤。胜迹凋残。
空怅想、劫灰寒。藉粉本钩摹,恍然再睹,千古云烟。
参禅。悟真画理,笑昔邪、犹是近中年。
惟许吴兴同调,更添翠竹千竿。
这首词描绘了沈柏寒临摹大痴富春山图长卷时的感悟与心境。开篇以"指凌虚秀起"形容画卷中的山水之秀美,仿佛从虚空中升起,令人惊讶地联想到真实的富春山。接着,词人细致描绘了画卷中的山峦层叠、树林疏朗、流水弯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荒滩垂钓"的场景,让人想象到画家在静谧中品味生活,将这一瞬间融入画作,如同在小窗边悠闲地回忆过去。"展卷卧对",诗人表示欣赏画卷时可以忘却尘世烦忧,沉浸在旧日游历的回味中。
词的下片转向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胜迹凋残"表达了对前贤留下的美好景象如今已残破的遗憾,"劫灰寒"暗喻世事变迁,唯有画卷能留住永恒。通过临摹,诗人仿佛再次见到古人笔下的云烟,感叹画理的深邃。
"悟真画理",诗人领悟到绘画不仅仅是技艺,更是对真实和禅意的理解。他自嘲年轻时的偏见,认为自己在艺术上还有提升空间,只有像吴兴地区的志同道合者,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这幅画作,最后加上"更添翠竹千竿",寓意艺术的生长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画为媒介,展现了词人对艺术、历史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传统美学的深刻理解。